群蛇戢戢方斗争,虾蟆蝼蛄相和鸣。
百足之虫行无声,毒气着人昏不醒。
蚊蚋虽微亦从横,隐然如雷吁可惊。
东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

作品评述

《蚊》是明代袁凯的一首诗词,描写了蚊虫对人们生活的困扰。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蚊虫群体默默地斗争,蟾蜍和蝼蛄相互鸣叫。百足之虫行动无声,散发出的毒气使人昏迷不醒。尽管蚊蚋微小,它们也横行不法,隐隐约约地像雷声般令人惊讶。东方的日光苦难未过半,我这年迈的身体不敢出门行动。

诗词通过描绘蚊虫的存在,表达了作者对它们带来的困扰和烦恼的感受。蚊虫象征着微小却令人讨厌的事物,而它们的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中的群蛇、虾蟆、蝼蛄等形象,以及蚊蚋的横行,突出了这些微小生物的威胁性。同时,诗人将自己作为一位老人,通过闭门不出的方式来避免与蚊虫的接触,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健康和安全的关注。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蚊虫带来的困扰和作者的行动选择。诗意中流露出对微小事物的重视和对健康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蚊虫与人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发了读者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健康和安宁,并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的共鸣和关注。

诗词推荐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垂弧门左当今日。恰过了、元宵六夕。喜妙龄秀发步蟾宫,信富贵、荣华莫敌。纪年甲子才三七。即翰苑、从容西掖。便从兹、谈笑觅封侯,更管取、寿延千亿。

我生两脚半八区,归来狭视东南隅。东南禹迹今绿芜,百岁几见人欧苏。闻石蕴玉川含珠,山乃秀润源不枯。胸蟠万卷味道腴,落纸所至云锦铺。尔来大似天眷吾,贶以佳友令相娱。邢子韵胜开冰壶,湘湖与我初索途。谓此巨浸其是欤,今夕不饮可得乎。吾侪固不如林逋,吟诗写壁无处无。

自小何曾识帝乡,姓名却挂武林厢。祝融今岁为灾甚,亦费赀粮奔走忙。

八十云巢老,诸公旧典刑。心情古井水,辈行晓天星。身健登高阁,眼明书六经。尝闻荐遗逸,何以报朝廷。

高堂置书几,连幕与云齐。暑服犹便葛,秋盘已饤梨。官醪聊足醉,古锦不成题。空对灯花喜,重城隔夜闺。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桐叶霜乾,芦花风软,晓来一色新秋。碧光无际,良夜月明楼。瑞应长庚入梦,钟奇秀、特产贤侯。堪夸处,雄姿英发,连箭射双雕。回头。思往事,皂囊三进,豪气冲牛。记前回凤诏,空下南洲。冷笑浮云坠甑,鲈鱼美、归老扁舟。祝君寿,青山不尽,绿水自悠悠。

饱丛林,没量汉,法战当先,清机历掌。假饶千佛出头,也下一槌定当。

公孙曲学听渠阿,正则宁随上下波。浪忆笑谈今已矣,不知眠饭近如何。故人几上书应少,俗客门前屦岂多。赖有颍滨相慰藉,夜床风雨对东坡。

翠幕卷回廊,银灯开后堂。风惊拥砌叶,月冷满庭霜。绮席人将醉,繁弦夜未央。共怜今促席,谁道客愁长。

达人旷迹通出处,每忆安居旧山去。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诏书许。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白云出岫暂逶迤,鸿鹄入冥无处所。归路依依童稚乐,都门蔼蔼壶觞举。能将此道助皇风,自可殊途并伊吕。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九日若无诗与酒,人生如此定凡人。我师子美牧之者,郪县齐山句尚新。

波纹如縠。池塘雨后添新绿。海棠初绽红生肉。双燕归来,还认旧巢宿。凝情凭暖阑干曲。新愁无限伤心目。谁人月下吹横玉。惊起鸳鸯,飞去自相逐。

郁蒸作不解,风雨来有信,岂惟窗户清,更喜草木润。简编既陈前,灯火亦可近。跂予望圣贤,倾河洗骄吝。扶衰幸未死,吾道其少进。安得平生欢,怀抱为君尽?

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贫有分离苦,官无早晚宜。又为千里别,未觉十年迟。日与江山远,风连草木悲。平生刘子政,见可只论诗。

严妆嫩脸花明,教人见了关情。含羞举步越罗轻,称娉婷终朝咫尺窥香阁,迢遥似隔层城。何时休遣梦相萦,入云屏。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