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

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作品评述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渡桑干冰欲结,
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
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
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
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
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
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
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
欲话白沟一惆怅。

中文译文:
渡过桑干冰欲结,
心中畏惧穹庐三尺深雪。
南渡桑干,风渐温和,
冰开始融化,易水应生波浪。

穹庐的雪落下,我还未到达,
等我到时,雪将坚白如磐陀。
与契丹人会面,经过凡间十天,
腥膻之气令人难以食用。

修羊乳煮粥,饮食简陋,
风隧和沙场不适合作为客人。
相互携手,马上渡过桑干,
旌旗一回,无法再返回。

胡人不忍送客离去,
长期和好,依附于中原。
年年互相送别在桑干上,
想起白沟,心中充满惆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奉使契丹过程中渡过桑干的情景。首先,诗人描述了北渡桑干时的寒冷景象,冰欲结,心中畏惧穹庐(指天空)上三尺深的雪。随着南渡,桑干的风渐温和,冰开始融化,易水上波浪涌动。这种对气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北方严寒和南方温暖之间的对比感受。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未到达桑干时,穹庐上的雪已经落下,等到他到达时,雪将坚白如磐陀(磐陀即指白色的大理石)。这里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在与契丹人会面的过程中,诗人描述了他与契丹人共同度过的十天。在这段时间里,食物简陋,腥膻之气令人难以食用。同时,诗人也描述了契丹人的生活环境,风隧和沙场不适宜作为客人。这些描写体现了异域文化的不同和契丹人的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胡人(契丹人)不忍送别,长期和好的情感,他们互相送别在桑干上,每年都有这样的场景。诗人回忆起白沟(地名),内心充满惆怅。这里透露出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渡过桑干,冰欲结,
心中畏惧,天穹下三尺深雪。
南渡桑干,风渐温和,
冰开始融化,易水波浪涌动。

穹庐的雪落下,我未到达,
等我到时,雪将坚白如磐陀。
与契丹人相会,凡间共度十天,
腥膻酸薄的气味不可食用。

羊修煮乳粥,饮食简陋,
风隧和沙场不适宜作为客人。
相携走马,渡过桑干,
旌旆一回,无法再回返。

胡人不忍送客离去,
长期和好,依附于中原。
年年相送在桑干上,
想起白沟,心中充满惆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奉使契丹途中渡过桑干的情景。首先,诗人描述了北渡桑干时的严寒景象,冰面即将结冻,他内心对穹庐(天空)上三尺深的雪感到畏惧。随着南渡,桑干的风逐渐和煦起来,冰开始融化,易水上波浪起伏。这种冷暖对比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北方寒冷和南方温暖之间的感受。

接着,诗人描绘了他未到达桑干时,穹庐上的雪已经落下,等到他到达时,雪将坚硬而洁白如同磐陀(即白色的石头)。这里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在与契丹人的会面中,诗人描述了他与契丹人共度的十天。在这段时间里,食物简陋,腥膻气味浓重,令人难以食用。同时,诗人也描述了契丹人的生活环境,风隧和沙场并不适合作为客人。这些描绘体现了异域文化的差异和契丹人的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契丹人不忍送别的情感,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并依附于中原。他们每年都在桑干上相互送别,想起白沟(地名),内心充满惆怅。这里透露出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色空了了空还执,体相如如相即非。

一轩高竹似高人,鸟雀驯除不动尘。首夏清和故应好,可须载酒只寻春。

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谁欤帛米谋,困此刍狗迹。安和一榻上,精神余笔力。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松根石上,槁木寒灰。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唤起来打,更莫迟回。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寻春误入桃源洞。草草幽欢聊与共。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春愁离恨重於山,不信马儿驰得动。

季子黄金尽,安仁白发新。无情五更雨,便送一年春。难续西楼梦,空存北陌身。海棠应似旧,惆怅又成尘。

华林园中千金堤,铜龙吐水天泉池。八公山下刘安台,城郭周围杂花开。流金宝剑为秦出,彩鷁羽觞浮洛来。著处祓除务是日,西关千人万人出。脩脩美竹带林高,激湍远照崇山碧。主人济南旧词伯,芸阁铅丹事书册。载酒展席俯长流,一饭未尝留俗客。拂地低回舞袖翻,萧管哀吟动魂魄。

幽畦小雨馀,一一锦绣段。春日细春盘,悬知咄嗟办。

冬冬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雪前梦,酥花空点春妍。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四山秋气爽。正云淡、银河露零仙掌。轻烟瑞屏嶂。有文星一点,□从天上。襟怀倜傥。笑谈间、光焰万丈。向玉皇,案底秋毫□纸,屡承天奖。何况云龙风虎,万乘故人,两朝耆望。油幢玉帐。听环佩,丁东响。有弹弦吹竹,年年高会,增壮中秋气象。□月中玉兔长生,借公醉赏。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黄侯阅世如传邮,自言何预风马牛。草经不下天禄阁,诗入鸡林海上州。兼陈九鼎灿玉铉,并缀五冕森珠旒。后来傀磊有张子,姓名并向紫府收。青春一篇更奇丽,势到屈宋何秋秋。洮州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倾国。月团聊试金井漪,排遣滞思无立锥。

半生蓬艇弄烟波,最爱三湘欸乃歌。拟作此行公勿怪,胸中诗本渐无多。

周王八骏行万里,朝游昆仑暮沧海。驱霆策电遍天地,虎骤龙驰倏烟霭。奔戎造父两为佐,大人王母遥相待。千金白狐来四荒,蝼蚁下国轻天王。君不见秦皇叱咤役九有,海东驱石石为走。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又不见武皇旌旗日络绎,射蛟浔阳江水赤。五陵侠少夜相遇,探丸

林泉退隐作生涯。寂寞弃繁华。中山翠微仙子,满目泛灵砂。凝素液,混丹霞。坼瑶葩。云涛烟浪,岛外方壶,那里人家。

佳日春酣酣,一色锦步障。谁知山中人,如此富贵相。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桂宫留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数日秋风早,单衣补未圆。长贫身事缺,多病主人怜。卖药僧归寺,看山客借船。推窗正烟雨,坐看白鸥眠。

大明一寸光,腐草一何假。人命呼吸间,诚哉是言也。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寄问诸苦源,来者不来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