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首却在天一方,直北中原数千里。

出自宋代钟明的《书义倡传后》

出自宋钟明的《书义倡传后》

拼音和注音

jǔ shǒu què zài tiān yī fāng , zhí běi zhōng yuán shù qiān l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原:(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千里:千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lǐ,意思是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天一:1.谓与天合而为一。2.星名。3.神名。4.太岁的别名。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钟明

不详


原诗

洞庭之南潇湘浦,佳人娟娟隔秋渚。

门前冠盖但如云,玉貌当年谁为主。

风流学士淮海英,解作多情断肠句。

流传往往过湖岭,未见谁知心已赴。

举首却在天一方,直北中原数千里。

自怜容华能几时,相见河清不可俟。

北来迁客古藤州,度湘独吊长沙傅。

天涯流落行路难,暂解征鞍聊一顾。

横波不作常人看,邂逅乃慰平生慕。

兰堂置酒罗馐珍,明烛烧膏为延伫。

清歌宛转绕梁尘,博山空濛散烟雾。

雕床斗帐芙蓉褥,上有鸳鸯合欢被。

红颜深夜承燕娱,玉笋清晨奉巾屦。

匆匆不尽新知乐,惟有此身为君许。

但说恩情有重来,何期一别岁将暮。

午枕孤眠魂梦惊,梦君来别如平生。

与君已别复何别,此别无乃非吉徵。

万里海风掀雪浪,魂招不归竟长往。

效死君前君不知,向来宿约无期爽。

君不见二妃追舜号苍梧,恨染湘竹终不枯。

无情湘水自东注,至今斑笋盈江隅。

屈原九歌岂不好,煎胶续弦千古无。

我今试作义倡传,尚使风期后来见。

诗词推荐

乔木风声壮,大江天影圆。悲秋时把酒,爱月夜行船。未及到河上,先愁过竹边。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自笑当年躣冶金,老来文物见彬彬。登名已喜多三邑,擢秀县知敌万人。晴日琴堂开宴好,春风琼苑拜恩新。惟馀卧病江湖客,坐看聊翩对玉宸。

帝乘中央,沉载函蒙。经结四方,物性滋岂。金石之荐,象德以宫。神锡嘉虞,介祉无穷。

渔歌樵语隔溪村,沙上牛归小径分。烟树参差片帆落,半川斜日九峰云。

宛水吹波解舫斋,南徐吊古上高台。岸巾过我灯前语,赠句清於月底梅。对著酒船手持蟹,管渠秋井骨生苔。壁间挂舌那能许,一斗百篇真快哉。

嵩云缑月本闲人,误落尘中白发新。万事看山差入眼,百年把酒独关身。栈边老马行安往,床下寒龟息自匀。藜杖一枝犹好在,未妨闲探早梅春。

荒山古刹殿柱头,莱公题诗说羁游。当时海棠不择地,有似野水横孤舟。澶渊功成返黄屋,东储夜宴烧椽烛。老向雷州着绿衫,蜀芳剪弃吴舡覆。一骥向来超万群,谁与九原呼相君。天寒酒浅不供醉,卧看北风吹阵云。

皱縠香罗裹瓠壶,此君高韵岂其徒。萧然相对心莫逆,敢谓徐郎山泽臞。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寝瘵初休意未便,筼筜生笋柳生绵。谁能朅朅团栾走,只要齁齁酩酊眠。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那回分袂月初残。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

满座清风来古木,半窗斜日下危岑。观僧弈罢了无事,一枕凉生冰雪襟。

麦陇黄轻,桑畴绿暗,野桥新碧泱泱。怕春归去,莺语燕飞忙。风定闲花自落,穿幽径、拾蕊寻香。曾来处,孤云翠壁,依旧挂斜阳。客愁,知几许,唯思径醉,谁与持觞。料文君衣带,为我偷长。苦忆新晴昼永,闲相伴、刺绣明窗。何时得,西风夜雨枕簟共新凉。

才得江南第一春,竹篱茅舍便精神。百花头上无相识,只有东风是敌人。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堕泪丰碑那得见,片云落日是襄州。

谁道江南春有寒,未经社日衣能单。桑麻过雨日夜长,桃李因风高下残。旧说中州政如此,了知瘴气不能干。天公似悯斯民病,故体淳熙诏令宽。

武林曾识最高枝,百感重逢岁月迷。向日擘笺须彩凤,如今执楯要文犀。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风雨属连殊未休,豫章城中十日留。江云有意作晴色,今者薄暮当行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