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诸葛寿之

人物殊高朗,交游见直温。
蝇头深故帙,尘尾富名言。
憗不仪多士,犹令重一门。
若耶溪上月,空复闭山村。

作品评述

诗词:《挽诸葛寿之》

中文译文:
人物殊高朗,交游见直温。
蝇头深故帙,尘尾富名言。
憗不仪多士,犹令重一门。
若耶溪上月,空复闭山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所作的《挽诸葛寿之》。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追忆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卧龙",他的才华和智慧令人钦佩。

诗的开头表达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人物形象独特而辉煌。他的交友广泛,与他交往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直率和和温暖的品质。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诸葛亮的学识渊博和卓越成就。"蝇头深故帙"意指他的学识渊博,像蝇头一样细微而庞大;"尘尾富名言"则表达了他的言辞丰富而有深度。这些词句既展示了诸葛亮的学问,也表达了他的名望。

接下来的两句"憗不仪多士,犹令重一门"描述了诸葛亮对学问的追求和执着。尽管他身边没有太多有才华的人,但他仍然致力于学问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这一门学问能够被后世所重视。

最后两句"若耶溪上月,空复闭山村"以意境美丽的描写结束了整首诗。这里的"若耶溪上月"和"闭山村"是诸葛亮隐居时的景点,也象征了他的清雅和高洁。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凝聚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塑造了诸葛亮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诗人也传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崇敬,同时唤起读者对于历史伟人的思考和敬佩之情。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千古江山一览间,老瞒於此胆曾寒。凭高要起乘风志,肯把闲情作鸭栏。

朱栏明媚照横塘,芳树交加枕短墙。传得东君深意态,梁成西蜀好风光。破红枝上仍施粉,繁翠阴上旋扑香。应为无诗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妆。

玉文山后灵岩寺,四百年来选佛场。满地白云关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

送闰师之长安谢紫衣。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野色摇春麦正肥,烟村闲寂往还稀。未多桑盖簪初浴,更小茅茨燕次飞。行市绿蛆花泼眼,卧依黄犊草侵衣。数声桐角归来晚,杨柳移阴月半扉。

三春花发惟桍树,二月莺啼是老鸦。

青荧灯火照深更,逐客舟航冷似冰。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鹤发仙人年德尊,大贤之后更多闻。风流异日窥前辈,议论班班总不群。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觉後难重睡,醉余还独醒。东窗不肯白,挑尽一灯青。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閒庭伴夜郎。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如闻墨潘氏,一派传婢子。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公其品题之,为我致窗几。定知青出蓝,未信橘为枳。升堂与入室,亦喻接花理。又如淮王仙,鸡犬悉飞逝。况兹薪水供,得法信有是。我书初不工,为诗长费纸。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誓将扫灶煤,顿顿烧寒苇。度日有不烦,扫煤

涉世形容悴,违时嗜如偏。偶犹身未死,岂为己无眠。道丧文趋刻,谈高学类禅。申生真毙犬,望帝竟啼鹃。

池塘春色归,波水已极目。凫雁稍下来,垂杨舞新绿。登临不惮远,枉径入重复。已见数种花,参差隔修竹。非特野兴长,彩翠动华屋。沁园天下名,鲁馆当年筑。百年犹盛丽,风景冠辇毂。当时手种植,仰视皆乔木。主人况仁贤。客至初不速。跻攀脚力尽,更酌以醽渌。左右列图书,南北

无边春色。试从汉谕堂边觅。儿前上寿孙扶掖。九十娘娘,身是五朝客。眼前富贵浑闲历。个中真乐天然的。儿孙强劝持余沥。娘道休休,明日儿生日。(堂名汉谕)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数间茅屋久蹉跎,四见秋风入薜萝。北棹偶然追雁羽,南公谁复伴渔蓑。三年贾傅惊吾老,九岁刘郎愧尔多。此去仍家江海上,不妨一叶弄清波。

五杂组,刺绣窠。往复还,织锦梭。不得已,戍交河。

木剪空山瘦,西风扫落黄。荷残簪失盖,菊老饼还香。诗尽情尤阔,愁多夜更长。闷怀无处著,随雁落潇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