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熊孺登的《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
拼音和注音
chéng xiàng xīn cái bié lí qū , shēng shēng fēi chū jiù liáng zhō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别离:(动)分离;告别离去:~滋味。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梁州:古九州之一。唐教坊曲名。后改编为小令。
熊孺登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原诗
征鞍欲上醉还留,南浦春生百草头。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