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作品评述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
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
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
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
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
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
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
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
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
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
我何苦哀伤。

中文译文:
浓浓的槐树阴里的太阳,
照在我征途上的衣服。
我在行走,山川景色不同,
忽然来到了天边。
但是每次遇到新的人民,
却不能预见故乡。
大江东流奔腾,
离故乡的游子日复一日地远去。
曾经的城池湮没在华屋之中,
季冬的树木苍凉阴郁。
繁华的名都会,
吹奏着箫笙的音乐。
可美好的景色无法适应,
我侧身望着远方的川梁。
鸟雀夜晚各归巢,
中原的大地茫茫无际。
初月刚升起来就显得不高,
众星还在争夺光芒。
自古以来就有迁徙与离别,
我何必悲伤不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成都府途中的所见所感。他在旅途中,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和遇到了新的人民,然而,他心中却始终忍不住对家乡的思念。他描述了大江东流和游子逐渐远离家乡的情景,以及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凄凉。他感慨于自然美景无法适应自己的心情,以及人的离别与迁徙的普遍现象。整首诗以游子思乡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流离失所的感慨。诗中的景色、情感和哲思相互交融,展现出杜甫独特的抒情才华。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雨叶收馀音,寒虫怨遥夜。向来十年灯,致论秦屡借。白头错料事,抱璞晞世价。出门已绝倒,一字不堪藉。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杨虽出,又何畀於蔡,何救於章。公今为尹为杨。这一著须平心较量。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公须起,

返必展墓入,去当哭墓行。谁知颜氏子,事死乃如生。

旋制离歌唱未成。阳关先画出,柳边亭。中年怀抱管弦声。难忘处,风月此时情。夜雨共谁听。尽教清梦去,两三程。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代邸躬仁俭,汤孙世圣贤。谁云无二日,今恰见三天。甲观初寒夕,神光似昼然。前星那解老,何但八千年。

榆关到不可,何况出榆关。春草临岐断,边楼带日闲。人归穹帐外,鸟乱废营间。此地堪愁想,霜前作意还。

万斛精神一握身,清吭宛转欲飞尘。鸡才唱后便知晓,燕未来前先得春。惊觉海棠休苦睡,提醒杨柳莫空颦。最怜吉语能相报,麦熟同为鼓腹人。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幻景为生何短长,痴人得梦亦推详。餐英漫效独清屈,饮乳谁皆百世苍。

年年不会春来处,疑自深红嫩白间。今日却从何处去,明年依旧待君还。不堪眼见莺花老,安得心同木石顽。身外韶华犹可再,其如绿鬓与朱颜。

命穷久已付之天,草木閒兮月一川。无地可容携锸处,有孙犹有佩觹年。老夫耄矣耕方熟,小子识之攻益坚。万岁石场今尔耳,当家衣钵底须传。

日落擎明烛,一杯千里心。骄儿惊醉舞,山仆怪悲吟。谷冷水流急,天昏云起阴,三更何处雁,急急尚哀音。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百丈平湖一点山,碧琉璃涌小蒲团。

作尉古来清,况於干越城。舟中雨新足,溪上水初生。苍獭出还没,素鸥飞且鸣。休将五色棒,欲取洛阳名。

药山用处少人扶,堪笑云岩与道吾。犹向荣枯生解会,岂知潘阆倒骑驴。

岷山中断洮水来,分入西湖浸城址。一落城阴不复回,余波日转臯兰尾。阴风凄冽寒气早,愁雾惨澹边思起。谁辩秋水澹无情,默观意亦有悲喜。天轩地辟沧溟开,百川东奔如激矢。龟龙受职日夜趋,万折必东效臣子。发源本愿盈科进,筑防岂期因坎止。日升不及浴云龙,泥润空能养萑苇。

连阴漠漠锁春寒,间检新年历日看。节里人言太幽独,休头书喜报平安。山林决计应宜早。藜苋谋生未苦难。归对妻孥真大笑,点鱼元不解缘竿。

俗士骑户限,痴官摸床唇。名节与官爵,岂以全畀人。子方贵良贵,我亦仁景仁。终始议论间,但保一色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