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仪饮茶

北焙和香饮最真,绿芽未雨带旗新。
煎须卧石无尘客,摘是临溪欲晓人。
云叠乱花争一水,凤团双影负先春。
清风未到蓬莱路,且把吟瓯伴醉巾。

作品评述

《和公仪饮茶》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和公仪共饮茶的情景,表达了对茶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

译文:
北焙和香饮最真,
绿芽未雨带旗新。
煎须卧石无尘客,
摘是临溪欲晓人。
云叠乱花争一水,
凤团双影负先春。
清风未到蓬莱路,
且把吟瓯伴醉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共饮茶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四句表现了茶的美好,北方烘焙的香气和新鲜嫩绿的茶叶带来了愉悦的饮茶体验。接着,诗中出现了一个饮茶者卧在石头上,没有尘土的客人,这种安静与宁静的场景使人感受到茶香的独特魅力。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茶园中的景色,云雾缭绕,花朵竞相盛开,美丽的景色与先春时节的凤凰展翅相得益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清风吹拂蓬莱路的心愿,但此刻他只想享受饮茶的快乐,与醉巾和吟瓯为伴。

这首诗通过描绘茶的香气、茶园的美景以及与朋友共饮茶的情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茶的赞美,表达了对朋友和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享受和珍惜。整首诗凝练而优美,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作者介绍

王珪(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爲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雨涴壁泥行蜥蜴,风吟窗纸落蠨蛸。空斋惟有书千卷,夜夜青灯共寂寥。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陟屺寺南山,曾陪半日闲。春来梦携手,宛在白云间。

年重月,月重光。万瓦千林白似霜。扁舟入醉乡。山苍苍。水茫茫。严濑当时不是狂。高风引兴长。

万里来归道路长,两年身寄水云乡。仅余文字缣缃富,犹带湖山草木香。从此定应悬箔去,卑之且说踏槐忙。逢君客地成乖隔,相送江干问草堂。

残梅一片过晴檐,忽感春风三十三。旧雁自归江北去,莺花只是恋江南。

石脉青霭间,行行自幽绝。方愁山缭绕,更值云遮截。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不似名利途,相期覆车辙。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去妇两眼泪,为君滴平生。一滴致妾意,再滴感君情。三滴眼欲枯,血点淋香缨。不滴堂前花,死株有时荣。不滴阶畔草,苦心展芳萌。请滴桥下水,长煎呜咽声。

富人百屋看钱堆,不省东风几日来。报答春光须我辈,要当剧饮纵欢咍。

闻莺才觉晓,闭户已知晴。一带窗间月,斜穿枕上生。

去岁都城客,传闻召节驰。深期遂披睹,得以叙乖离。竟复参差是,空成怅望兹。外台知不远,匹马敢言疲。

渔舍时时须一到,水光山色净相亲。玉肌花貌不须替,自有阳台行雨人。

明明复夜夜,胡子即成翁。唯是真知性,不来生灭中。

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炀帝春游古城在,坏宫芳草满人家。

閒忆山中一片云,归欤莫待草风薰。老身岂可为形役,俗语何堪著耳闻。乍醉乍醒终郁郁,孰非孰是几纷纷。颠寒踣饿男儿事,已办渊明自祭文。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今以八十老翁,却学小儿口说。如何不言不语,莫问是同是别。只愿年丰饱吃饭,肚皮解了三条蔑。

湛不摇处,正好著力。欲识吾真,出阴办入。一毛端头,师子返掷。赤肉团上,万仞壁立。冲密湛然知不知,铁牛生得玉猫儿。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