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零落栖迟感兴多。
酒杯直欲卷银河。
人间清镜悲华发,世外仙棋烂斧柯。
长袖舞,抗音歌。
月明人影两婆娑。
醉来知被旁人笑,无柰风情未减

作品评述

《鹧鸪天·零落栖迟感兴多》是元代作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零落栖迟感兴多。
酒杯直欲卷银河。
人间清镜悲华发,
世外仙棋烂斧柯。
长袖舞,抗音歌。
月明人影两婆娑。
醉来知被旁人笑,
无柰风情未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零落栖迟"意味着人们在世间的繁华中感到迟疑和迷茫。"酒杯直欲卷银河"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追求更高尚的境界。"人间清镜悲华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间虚华的悲伤和失望。"世外仙棋烂斧柯"则暗示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高尚境界和超脱尘世的渴望。诗中的"长袖舞,抗音歌"描绘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自在的追求。"月明人影两婆娑"则展现了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意境,给人以安宁和舒适的感觉。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通过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高尚境界和超脱尘世的渴望。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词展现了元代文学的特点,充满了哲理性和意境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推荐

五云入梦翠浮农,正在高阳巴里中。八叶萤含天露绿,千年桃映海波红。流钱远裔争推晏,青史何人独比雄。白面门生指椿桧,愿肩华发倚春风。

鹧鸪天

朝回泥涂不可出,饥马倦仆驱之顽。闭门独与古人语,黄卷未终闻扣关。贤哉公族肯来顾,诗袖大篇令我删。珠光玉莹绝瑕纇,强欲指擿徒羞颜。自同培塿最浅狭,安得与子论丘山。

鹧鸪天

积雨暗村墟,幽居杂鼀蚓。泥潦欲升阶,几席或生菌。壮年多重膇,况我抱宿疢;下床蹑高屐,顾影辄自哂。客来入我户,亦复为叹悯。胡不徙高原,再拜谢不敏。

鹧鸪天

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如摈非尔憎,如留岂吾吝。无心以择物,谁喜亦谁愠。翁乎勤簸扬,可使糖纰尽。

鹧鸪天

虹长饮雨川无滴,苹末生风沼有波。一扫烟云不知处,夜天如水泻银河。

鹧鸪天

官初执宪称雄才,省转为郎雅望催。待制松阴移玉殿,分宵露气静天台。算棋默向孤云坐,随鹤闲穷片水回。忽忆十年相识日,小儒新自海边来。

鹧鸪天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鹧鸪天

刘郎才力耐百战,苍鹰下韝秋未晚。千里荷戈防犬羊,十年读书厌藜苋。试寻北产汗血驹,莫杀南飞寄书雁。人生有禄亲白头,可能一日无甘馔。

鹧鸪天

举息冥方所,徒称宋地僧。百年应自掷,一饭若为凭。风暖斩山鹊,烟消露石棱。分甘云水共,终日任腾腾。

鹧鸪天

梦幻吾身是偶然,劳生四十又三年。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入定雪龛灯焰直,讲经霜殿磬声圆。谪官不得余杭郡,空寄高僧结社篇。

鹧鸪天

皇皇灵德,经纽万方。承诏揶事,陟降以庄。高冠岌峨,长俩锵洋。嘉承神贶,令闻不忘。

鹧鸪天

飞梯百级转层峦,政喜登临著眼宽。海上波涛连阆苑,日边尘土暗长安。乱来世事终无定,春尽羁愁岂一端。赖有谪仙能喜客,时陪杖履得雄观。

鹧鸪天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鹧鸪天

精养灵根神守气。天然子母何曾离。昼夜六时长在意。三田内。温温天地中和水。十二楼前白雪腻。九宫台畔黄芽遂。日月山头朝上帝。神光起。腾身直出烟霄外。

鹧鸪天

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不饮吴兴郡中水,古今能有几多人。

鹧鸪天

不寐苦长放,起看天未明。疏星微占晓,宿雾冷遮晴。人逐秋风老,事随朝日生。南飞多过雁,早寄破胡声。

鹧鸪天

缠天兵气惨难春,日历无端判故新。稍慰哀情闻吉语,强开恶抱答佳辰。才名薄俗宜遭贱,世味贫家最识真。不肯教闲书胜笔,偶拈题句已如神。

鹧鸪天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虞人掠水轻浮弋,翡翠惊飞飞不息。直上层空翠影高,还向云间双比翼。弹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叹息。

鹧鸪天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鹧鸪天

蒲团盘两膝,竹几阁双肘。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枯杨下飞花,膏泽回衰朽。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鹧鸪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