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三川》
拼音和注音
hǎi yuè míng shí shí hǎi yuè , rén rén sù zú bái rú shu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人人:人人rénrén每人。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海月:海上的月亮。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三川水落限门长,秋色苍苍接越裳。
海月明时拾海月,人人素足白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