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答景仁

儒林谈道亦云旧,远逢太史牛马走。
区区分别意何为,扰扰只添心上垢。
道大如天不可测,异出同归各穿窦。
浩然一水散千沤,却观彼我曾无有。
我丈中心冰玉洁,世上浮荣尽灰灭。
终年行道自不知,笑指空门名异说。
此心未信道不生,石上下种何由茁。
道在起居饮食中,安问胡僧分五叶。

作品评述

诗词:《次前韵答景仁》
作者:苏辙(苏轼)
朝代:宋代

儒林谈道亦云旧,
远逢太史牛马走。
区区分别意何为,
扰扰只添心上垢。

道大如天不可测,
异出同归各穿窦。
浩然一水散千沤,
却观彼我曾无有。

我丈中心冰玉洁,
世上浮荣尽灰灭。
终年行道自不知,
笑指空门名异说。

此心未信道不生,
石上下种何由茁。
道在起居饮食中,
安问胡僧分五叶。

中文译文:

儒林中谈论修道也说是陈旧的,
远远相遇却发现太史牛马都行得快。
微小的分别又有何意义呢?
纷纷扰扰只是给心上增添尘垢。

道的伟大如同天空般浩瀚,不可测量,
不同的人走出了同样的窍门。
浩然的水流散布于千百沟渠,
然而观察这彼此,从未有过差别。

我心中的道之纯净如同冰玉一般,
世上的浮华终将化为灰烬、消亡。
整年行走于道路,自己却不自知,
嘲笑指着空无之门,有名却奇异的说法。

这颗心还未相信道便不会生发,
种子下在石头上,又如何能发芽?
道存在于起居饮食之中,
你安心地问胡僧如何分辨五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于修道思想的一种思考和回应。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儒家学说的怀疑,认为在儒林中谈论修道已经陈旧过时。他觉得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也不能摆脱世俗的纷扰,心中的纯净被烦恼所缠绕。

诗中提到的"道"是指修道的境界和境地,具有无限的广阔和深远。苏轼认为道是无法完全理解和测量的,不同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道的境地。他通过"太史牛马走"的比喻来表达不同人以不同的方式追求道的境界。

苏轼进一步提到,尽管道是如此伟大,但观察彼此并没有真正的差别。他强调个人心中的道的纯净和高尚,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持有冷静的态度。他认为修道者往往追求内心的纯净和超脱,而不受世俗的诱惑所动摇。

诗的最后几句,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修道的困惑和探寻。他质疑自己的信仰和修行是否真正有所启迪和成长。他比喻自己的心灵像是在坚硬的石头上种下的种子,不知道如何才能生根发芽。最后,他向一位名为"胡僧"的人请教如何分辨五叶,这里可能是指寻求别人的指导和启示。

整首诗以对修道思想的思考和怀疑为主题,苏轼表达了对于儒家学说的质疑和对于个人修道的追求。他认为道不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思考自己的修行是否真正能够带来心灵的净化和超脱。整首诗以一种疑问和困惑的语气,表达了苏轼对于修道之路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小院回廊春寂寂,晚来独自闲行。画帘东畔碧云生。也知无雨,空滴枕边声。一簇小桃开又落,低头拾取红英。东风相送忘相迎。梨花寒食,到得锦宫城。

翰苑营嘉致,到来山意深。会茶多野客,啼竹半沙禽。雪溜悬危石,棋灯射远林。言诗素非苦,虚答侍臣心。

世上今无隐退风,地名偶与午桥同。往来怕看铜驼陌,閒倚柴门忆晋公。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规步无捷径,匏系岂达情。学稼力云疲,斧藻竟何成。厌抑居人世,悲哉日月征。大丙既非我,阴阳成寇兵。春华感过目,振耀仰贞明。思假垂天鹏,高峰遗此生。虎鹿不同游,寒虫岂疑冰。物性有固然,抑之谁为更。

金銮坡上文星落,收拾遗文有几函。草制空教生白发,盖棺只是着青衫。吟魂夜访林坟木,破屋寒抛谢客岩。自有旧家椽笑在,丰碑竖起压松杉。

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赬桐时更晚,春尽始萌芽。老人多感慨,俯仰悲岁华,两曜如奔轮,疾去不可遮。城头插双旗,叠鼓催清笳。兀然一室间,不复过邻家。午睡或至暮,乱发垂发发。所嗟瘦僧死,莫致茶山茶。

雪面淡眉天上女,凤箫鸾翅欲飞去。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毗蓝园里不曾生,双林树下何曾灭。不生不灭见瞿昙,眼中又是重添屑。

范君才力信超群,与我暌离未十春。脱体文章都换骨,从头宦业便通神。不应莲幕淹馀刃,莫只花砖臣此身。好傍玉皇香案立,放教膏泽下斯民。

昔余马首东,君在海北汭.尽屏簿领书,相与议岩穴。载来诣佳境,每山有车辙。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此辞月未周,虏马嘶绛阙。猛虎踞大道,九州当中裂。闻君弃孤城,犹自握汉节。耻栖恶木影,忍与故山别。脱舄挂岭云,冏然若鸟逝。唯留潺湲水,分付练溪月。尔来大谷梨,白花

留得行人忘却归,雨中须是石楠枝。明朝独上铜台路,容见花开少许时。

万里炎洲政郁蒸,阿香搥鼓忽砰轰。云驱铁骑千山合,雨挽银河一夜倾。龟坼有田皆灌灌,蝟毛无稻不生生。高楼破晓朱帘卷,六合无尘万象清。

庖手馄饨匪一朝,馔素多品此为高。薄施豆腻佐皮软,省著椒香防乳消。汤饼粗堪相伯仲,肉包那敢奏功劳。还方谨勿传方去,要使安贫无妄饕。

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

荒划没颓垣,知是何人墓。高顶上牛羊,空间住狐兔。行旅为伤神,子孙在何处,飋飋起悲风,萧骚白杨树。

粗衣粝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

遍乾坤、好山无数,古来高隐能几。相逢尽道林泉胜,无柰利名朝市。青嶂里。望曲径深门,彷佛柴桑里。先生傲世。任短褐长*,清琴烛酒,占断晋风致。疏林下,别有谈玄尘尾。清风长满窗几。门剥啄何须问,应是采芝仙子。谁可比。已不减、当时鸡犬空中起。留连晚计。尽穴石藏书,

携筇信步,郊外闲游。路傍忽见骷髅。眼里填泥,口内长出臭莸。潇洒不肯重说,更难为、再骋风流。想在日,劝他家学道,不肯回头。耻向街前求乞,到如今,显现白骨无羞。若悟生居火院,死堕阴囚。决裂心灰慷慨,舍家缘、物外真修。神光灿,得祥云衬步,直赴瀛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