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

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
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作品评述

诗词《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是唐代张说创作的一首描写潼关景象的诗篇。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命既平安,潼关东西又重新开启。千里相隔不再是阻碍,何须一颗土黏合。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潼关重要通道的重修,揭示了人们渴望取消千里相隔的阻碍,使交通更加便利的愿望。

赏析:
1. 本诗通过对潼关重修的描写,表达了对通道维护的重视和重修工作的努力。潼关作为唐代的重要关隘,其状况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安危,因此诗中加强了对潼关建设的关注。

2. 诗人通过对潼关重修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希望取消千里相隔的阻碍,使交通更加便利的愿望。这种希望与唐代政府力促交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政策相契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和追求。

3. 最后两句“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寓意着诗人对潼关修复工程的期待,表示虽然只是一颗泥土的差别,却能够打破千里之间的阻隔,令人印象深刻。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潼关修复的景象和人们对交通更便利的期望,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对交通发展的关注和追求。

作者介绍

张说,字霖卿,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有《游老君洞》诗。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诗词推荐

一文一武偶相逢,说尽英雄各不同。俱往长安朝圣主,姓名终是达天聪。

端石如池状,润疑云雨通。粗官不识字,好去伴诗翁。

一曲阳关肠断处,临风惨对离尊。红妆揭调十分斟。古来多聚散,正似岭头云。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无限多情。娟娟今夜满虚庭。一帆随浪去,却照画船轻。

侧足二三臣,平头六十人。胸中冰与炭,镜里雪兼银。岂有花经眼,何尝酒入唇。劳生成底事,胡不早收身。

人亡雨馆寂,车马偶来临。湿衣添新泪,故物伤夙心。凄凄庭下树,万叶起哀音。此地尝对语,在昔岂知今。

半山松菊略能存,犹有荆公旧墨痕。佳处不缘谁属我,只应牛首正当门。

谁唤山民亦此来,苍浪犹带野田埃。秋风吊古琴三叠,夜雨论文酒一杯。巨笔泻成鹦鹉赋,细书飞过凤凰台。恨君不入秋堂琐,校定雄文鼎亚魁。

,上中下也。恍惚玩味,可作水调歌头首句,恨秘字之义未详。后从相国史公欢游如平生,俾赋乐章,因道此句,但不知秘字何意。公曰,秘即对也,甫一韵而寤,后三日成之,以识其异。三元秘秋水,□□□□□。天人点破消息,梦里悟南华。河伯徒□□□,□□□归毫末,一笑井中蛙。

瓮牖篝灯一笑同,地垆烧火愧家风。论财以义轻浮俗,论道归儒识至公。行异于时方易沮,理趋于数要深穷。老来狂斐君无诮,他石犹堪付玉工。

职散优闲地,身慵老大时。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禄米獐牙稻,园蔬鸭脚葵。饱餐仍晏起,馀暇弄龟儿。

雨足山云半欲开,新秧犹待小暄催。一双百舌花梢语,四顾无人忽下来。

闻道高原尚苦乾,未妨平陆欲生湍。眼中乍见扶藜出,耳畔未嗟啼鸟欢。汉诏当知本宽大,豳诗政复著艰难。尔能粗得饥肠实,我亦安辞脚力酸。

一见臞仙眼为清,寒温未了与谈经。有书谷问文中子,无策崇窥传说星。马瘦不妨吟下泽,鹤归宁复唳华亭。独于知己难忘在,投老残编傥乞灵。

祖席歌云散,春风助马飞。到京三月尽,为客几时归。雨驿梨花瘦,烟村荻笋肥。倚门有慈母,莫负老莱衣。

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闲拈红叶欲题诗,待得诗成又懒题。心事不随流水去,月明人在赤桥西。

仙经无限意,龙虎返丹砂。采缀阴阳理,终期岁月赊。求来皆有应,不信固难夸。忙说闲清境,真诚悟几家。

寒逼归鸿急,悲鸣声更哀。舞风斜翳日,带月暗欺梅。平野光初合,阴云冻不开。无聊还殢酒,颠倒尽余盃。

太行以北海丰南,我与梁公各有惭。儿五十馀亲八十,可堪来宿白云庵。

彩服兹颜喜,纶音宠渥新。教忠当事主,顾养苦思亲。杭苇东西近,邮筒早晚频。宗公天下镇,眉寿保千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