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
东风著意催梅柳。
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
觚棱金碧闻依旧。
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作品评述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是宋代诗人侯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夕的风景,正值国家繁荣之际。
东风急切地催促着梅花和柳树。谁家小孩子在敲着银字的笙簧,靠在栏杆上,在黄昏过后徐徐地吹起曲子。
拨动着雪地,点亮着灯火,解开衣襟,倾倒美酒。那碧瓦金梁的宫殿一样璀璨,依然闪耀着光彩。
明年的时候,在哪里能够看到这般繁荣景象?景龙门下的灯火犹如白昼般明亮。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的景象,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中兴时期的盛世氛围。诗中运用了春风催动梅柳生长的意象,表达了国家似乎在天赋和潜力的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诗人通过描绘元夕的热闹场面,强调了社会繁荣和国家的兴盛。诗词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赏析: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是一首描绘繁荣景象的诗词,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情境描写,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诗词通过元夕时节的景象,展示了整个国家的兴旺和中兴时代的盛景。诗人通过对纷繁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感受的抒发,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壮美场景中。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节奏明快,给人一种亲临其境、欣赏元夕盛典的感觉。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希望与欢愉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能够唤起读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并让人感受到繁荣盛世的喜悦心情。

诗词推荐

细柳营基锁绿苔,万花新种小亭台。芙蓉喜见江南客,故向西风一夜开。

哀愁

双鹭雕笼昨夜开,月明飞出立庭隈。但教绿水池塘在,自有碧天鸿雁来。清韵叫霜归岛树,素翎遗雪落渔台。何人为我追寻得,重劝溪翁酒一杯。

哀愁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哀愁

霞通海天曙,月来东山白。共是凭栏人,谁足当秋色。

哀愁

弭盖入衡宇,相看情独深。萧疏秋树色,老大故人心。佳话频移晷,清飙几拂襟。寥然长卿壁,题此比兼金。

哀愁

夜萧索。侧耳听、清海楼头吹角。停归棹、不觉重门闭,恨只恨、暮潮落。偷想红啼绿怨,道我真个情薄。纱窗外、厌厌新月上,也应则、睡不着。

哀愁

湖水吞天去,湖风送浪还。银山何处是,青底是君山。

哀愁

岁律行将变,君恩竟未回。门前即潮水,朝去暮常来。

哀愁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哀愁

绛蜡攒花夜气横,樽前更著许风情。却将江上风涛手,来听纱窗侧阮声。

哀愁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

哀愁

谁衔鹫峰种,托根蔡氏堂。勿夸郄林枝,未说燕山芳。君看湘江上,千载留晶光。但当护根本,岁晚搴幽香。

哀愁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芜尽处山横。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哀愁

碣字芙蓉驿,喜行行不难。路侵沧海过,人得异山看。圆石蠔黏满,平涂鹭立寒。一游期一月,回日必冬残。

哀愁

功高翊戴重,锡土仍命氏。蝉冕旧传家,龙衮式增贲。谁云五世泽,久袭万锺贵。非惟赖先庆,奕叶艺忠义。

哀愁

粉绡细剪缀枝条,无奈盈盈笑靨娇。最是短篱遥认处,浑如腊雪未全消。

哀愁

砥柱勒铭赋,本赞禹功勋。试官亲处分,赞唐文。秀文冥子里,銮驾幸并汾。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哀愁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哀愁

老兔酣眠一夜霜,妖蟆健啖未渠央。人间今欠玉川子,生语聱牙满世香。

哀愁

在世为仙须有分,不须素食持齐。寸丝不着挂形骸。蓑衣为伴侣,箬笠作家怀。行满三千上界,奉敕宣至金台。传言问汝有何哉。人生长富贵,阴骘种将来。

哀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