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挟瑟歌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作品评述

诗词:《杂歌谣辞·挟瑟歌》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中文译文:
我用瑟来抚慰君王,君王却嫌瑟声过于古老。
孤寂无依,倚在湖波之上,情绪沉浸于湘江的语言中。
托于秋风知晓,清风吹拂着象征玉柱的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瑟的抚慰君王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忧愤之情。

作者使用了瑟的意象,瑟是一种古代音乐器具,它的声音悠远动听,代表着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然而,君王却对瑟声嫌弃,认为它过于古老无法适应现代的时代潮流。这表达了作者对君王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摒弃的不满。

诗中的“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描绘了诗人倚在湖波上,孤独无依的情景,并将情绪沉浸于湘江的语言中。湘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曾经辉煌的时代的缅怀。湘语则是湘江畔的瑶族人的语言,也是一个象征着古老文化与悲怆情感的符号。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不安。

然而,诗人也寄托了对秋风的期望和寄予希望的心情。“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秋风被认为是明理通达的象征,通过吹拂象征着权力与统治的玉柱,传递着他的思念和期望。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秋风的力量能唤起君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文化的忧虑。作者以瑟为象征,通过湘江和秋风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并寄托对未来的期望。诗意深沉,寓意丰富,是一首反映时代思潮和思想感情的经典唐诗之一。

作者介绍

陆龟蒙,字鲁望,苏州人,元方七世孙。举进士不第,辟苏、湖二郡从事,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自号天随子。以高士召,不赴。李蔚、虞携素重之,及当国,召拜拾遗,诏方下卒。光化中,赠右补阙。集二十卷,今编诗十四卷。

诗词推荐

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识不能呼。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

饮冰啮雪傅延年,要比蟾宫桂子妍。忽遇嫦娥蒙一盼,桂花未敢著鞭先。

仙冠轻举竟何之,薜荔缘阶竹映祠。甲子不知风驭日,朝昏唯见雨来时。霓旌翠盖终难遇,流水青山空所思。逐客自怜双鬓改,焚香多负白云期。

方见云山出,忽然风雨来。暴生三尺水,推去一阶苔。古意何能解?新诗止自裁。天时与人事,历历不须猜。

曈曈海底日,赤辉射东方。先驱敛群翳,微露不成霜。早寤厌床第,起步东西厢。引手视掌纹,黯黯未可祥。念此阅人传,三年得跧藏。弛担曾几时,兹焉忽腾装。问今何所之,意行本无乡。晨钟神惨悲,夜鼓思飞扬。与俗同一科,何异犬与羊。平明催放钥,利害纷相攘。颠倒走群愚,岂但

年衰才尽懒挥毫,定有移文责鲁皋。学到紫阳今欲绝,诗如清老子能高。栖迟矮屋官犹冷,傲睨芳樽气自豪。试遣俚音辱聪听,未应堪比郁轮袍。

绝顶神灵宅,危空宝榻开。层□□□□,□德出氛埃。□□□□□,岩光□□来。□□□一息,鸣鸟共徘徊。

月明入户白于霜,林影当檐耸若翔。睡味不应如许好,不来吟咏答寒螀。

君游苦数归苦晚,一驿险有千里远。知君陟降旦暮间,马力不劲厌长坂。雨脚坠地花枝低,风头入溪蒲叶偃。此处登临不奈愁,琼树森森遮叠巘。

广福山灵托兽传,甃边依约爪痕坚。噬人难负平时口,跑地能开一掬泉。不遇下车冯妇勇,都因脱屣性空禅。大慈坞内腥风起,善结丛林渴饮缘。

佳人一代倾城色,和气醺酣更涂泽。胭脂凝汁觉差浓,颐颊盎光疑太赤。水沉浴罢余精神,荡去人伪还天真。东风吹开巫峡雨,西子化作阳台春。

明经取青紫,此谚亦已鄙。至或师初录,弃彼尝在此。

宦游到处即为家,况我迁谪来天涯。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那知今冬当去此,十月已见凌霜葩。绕之百匝未易别,对我脉脉如含嗟。悬知客去门复掩,亭沼人散啼昏鸦。朝风吹香散寂历,夜月照影低横斜。嗟我明年复何处,东州旱野连桑麻。相思时有梦魂到,极目南望空烟霞。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新诗一千首,古锦初下机。除月与鬼神,别未有人知。子期去不返,浩浩良不悲。不知天地间,知者复是谁。门前数枝路,路路车马鸣。名埃与利尘,千里万里行。只见青山高,岂见青山平。朱门势峨峨,冠盖何光明。黄鸟在花里,青蝉夺其声。尔生非金玉,岂常贵复贞。寄言之子心,可以

翠作浮洼玉作觞,连蜷浮动玉生香。手中风露分炎国,窃里乾坤入醉乡。满座争夸赛鹦鹉,可人曾忆盖鸳鸯。江长月白空痕在,一夜花神怨索郎。

乘驴雪中来,别我千里归。江南梅花发,身与越乌飞。几年客大梁,著尽箧中衣。空余一束书,去恨识者稀。

西山路上有猕猴,啸雨哀风动客愁。忽遇此林师子子,万般伎俩一时休。

土宿颔下长髭须,净饭宫中生悉达。西在此土绝知音,千古万古阿刺刺。

习静心方泰,劳生事渐稀。可怜安稳地,舍此欲何归。一双垂翅鹤,数首解嘲文。总是迂闲物,争堪伴相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