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颐寺

闻法师来杖锡东,于菟蹭蹬奋雷风。
当时地裂泉随动,一酌清甘万虑空。

作品评述

《石颐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程九万。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法师来杖锡东,
于菟蹭蹬奋雷风。
当时地裂泉随动,
一酌清甘万虑空。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法师来到石颐寺为主题,通过描写一系列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法师的景仰和对法师所传授的教诲的理解。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法师的神圣和威严。

赏析:
首句描述了法师来到石颐寺的场景,手持杖与锡,朝东方前进。这里杖和锡是法师的象征,代表着他的道德和精神力量。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法师的威仪和庄严。

第二句描述了法师行走的方式,用词形象生动,如同雷电风暴般奋发前进。这里雷风的比喻,突出了法师的勇猛和威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法师的景仰之情。

第三句描绘了当时的景象,地面震裂,泉水随之波动。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出法师的神通和超凡的力量,也暗示了法师的教诲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动荡和变化。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法师所传授的教诲的领悟。一杯清甘的酒象征着法师的教诲,喝下之后,千万的忧虑和烦恼烟消云散,心灵得到了平静和宁静。这里以饮酒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法师教诲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以景物和感受的描绘,通过对法师的威仪、力量和教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法师的景仰和对法师教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心灵的宁静和解脱的向往。

诗词推荐

仙李明炫夜,夭桃艳当春。便将花作主,聘与玉为人。

雨过千山翠色重,群花欲尽絮飞空。牡丹寂寞芬芳晚,日暮朱栏独倚风。

初访西城礼少君,独行深入洞天云。风吹青桂寒花落,香绕仙坛处处闻。

翩然一鸦升,倏尔一鸱下,非惟饱残余,亦可免弹射。巡檐攫脯修,入舍掠脍炙,嗟汝无盈厌,坐是取驱吓。物情贵能改,一眚亦可贳。并语黄雀群,勿轻败吾稼。

西风骚客倦游吴,吊古心怀此暂舒。鬼籙久应除佞嚭,民思今果庙神胥。虽然邪正皆归死,奈有忠谗各异书。回首旧江江水在,怒涛犹是不平初。

指麾谈笑间,朗若月出云。放之准四海,经济要属君。

佳人遽成古,冰魂唤不譍。料得冥冥中,怜我身如僧。松间一太息,树吼苍云崩。幽愁积如山,心上一层层。成连与瓠巴,枯骨悲荒陵。

际哉春晚故山薇,冉冉江云日暮低。为问柳桥看燕舞,何如松岭听猿啼。

年光除日又元日,心事今吾非故吾。两板不须书郁垒,一杯亦强饮屠萝。添丁解事寻王母,内子伤时念老姑。欲报情深恩罔极,不终反哺愧林乌。

梁、曰齐泽、曰严濑,为四图,属予赋词。予谓蜀君平之高,扬子云所谓虽隋和何以加诸者,班孟坚独取子云所称述为王贡诸传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诸传,尊之也。故予谓和之当并图君平像,置之四图之间,庶几严氏之高节者备焉。作乳燕飞词使歌之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

成时初见茅草新,权披百衲强看经。赖得药山重决破,别传一句醒人心。

迎随小跃低飞,无谓二虫何知。却因毗陵画手,忆我田间杖藜。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微雨斑斑,晕湿海棠,渐觉燕脂红褪。迟日短垣,娇怯和风,摇曳一成春困。玉软酴酥,扶不起、晚妆慵整。愁恨。对佳时媚景,可堪重省。曾约小桃新燕,有蜂媒蝶使,为传芳信。西蜀杜郎,东坡苏老,道也道应难尽。一朵风流,雅称且、凤翘云鬓。相映。眉拂黛、梅腮弄粉。

几何能得鬓如丝,安用区区镊白髭。在世上官虽不做,出人间事却能知。待天春暖秋凉日,是我东游西泛时。多少宽平好田地,山翁方始会开眉。

积水深无际,神龙此屈蟠。媚川珠彩动,射斗剑光寒。燕脯谁能寄,犀灯岂易看。负书当瑞圣,何若蛰洪澜。

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主席诗词歌宛转,《人民日报》诵铿锵。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

半开半合荣枯外,似有似闲淡中。自是一般风味别,笑他红紫斗芳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