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竺寺迎号服因成口号

丝客纷纷鼓乱挝,两山迎接赐衣来。
白云恐污山翁耳,重锁此门不放开。

作品评述

《闻竺寺迎号服因成口号》是宋代释宗绍昙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丝客纷纷鼓乱挝,
两山迎接赐衣来。
白云恐污山翁耳,
重锁此门不放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僧人寺院的景象。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纷纷打着鼓乱挝,表示喜迎远道而来的号服(僧人的礼服)。寺庙的两座山峰一同迎接号服的赐予。然而,因为担心白云会弄脏山上的老僧耳朵(比喻尘世的纷扰会干扰修行),寺庙重重地锁上门,不愿意打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寺庙迎接号服的场景,反映了佛教寺院对尘世的超脱追求和对修行的严谨态度。丝客纷纷鼓乱挝,象征着信徒们的喜悦和热情,他们迎接号服的到来,表达了对佛教仪式和传统的敬重。寺庙的两座山峰象征着佛教的两个重要元素:般若(智慧)和方便(利他)。寺庙以两山迎接号服,显示了佛教对信仰的坚守和对僧侣行为的认可。

然而,诗中出现的“白云恐污山翁耳”表达了寺庙对外界纷扰的担忧。白云代表尘世俗念,山翁则代表老僧修行者,他们担心外界的喧嚣和尘埃会影响到僧侣的专注和达到心灵的净化。因此,寺庙重锁大门,不愿打开,以保持宁静和纯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寺庙的景象,通过对寺庙迎接号服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信仰的庄严和寺庙的虔诚。作者巧妙地运用寓言手法,将山翁和白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担忧和对修行的重视。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体现了宋代佛教诗词的特点。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游人摩苍崖,满手闻异馨。不垂身后芳,何以知仙灵。

淮南稍觉故人稀,几度拿舟愿辄违。王粲去乡应有恨,邴原避地岂无依。稻迷绛国鸿初下,酒满江城蟹正肥。想见临风重回首,芝山日日白云飞。

就中一种芙蓉别,只恐鹅黄学道妆。

半生藜糁只麽过,铁作脊梁宜自强。偶烦衲子分斋钵,惭愧龟山春笋长。

功德海中游戏,菩提树下清凉。只有登山一醉,啸声分会孙郎。

九十日春无几日,不堪风雨竞吹花。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

碧实圆成重压枝,万红千紫竟何知。是虽不入甜入口,留得青酸有用时。

不胜方寸乱,岂暇二心持。忍矣王陵将,贤哉徐庶辞。

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有怀虽昼夜,春奈道涂长。

壮节从于卯,奇功岁转新。有片皆鼓勇,无战不鏖尘。棠国香凝月,榆阔梦熟春。吁嗟河北地,今日尚终臣。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子,群然相聚。笑把筒露浥,来庆黄堂初度。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六郎那得,这般潇洒襟宇。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歌裤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

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

谿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夫妻结发期百年,何言中路相弃捐。小儿未识死别苦,哑哑向人犹索乳。箱中探出黄金珥,付与孤儿买筼饵。不辞瞑目归黄泥,泉下常闻儿夜啼。低声语郎情不了,愿郎早娶怜儿小。

官闲得去住,告别恋音徽。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楚山明月满,淮甸夜钟微。何处孤舟泊,遥遥心曲违。

春暖溪暄出小鱼,沉浮上下巧相娱。一跳一浪钱来大,开作瑶环忽丈余。

翛然一榻愧端居,未许驽骀驾鼓车。胜事都归乡梦里,幽怀更在客愁余。别离门户从秋掩,契阔尊罍尽日虚。寄语多情翟廷尉,莫将交态向人书。

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清香不独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岁。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宁知腊日龙沙会,却胜重阳落帽时。

连城照乘动分珍,他日词坛著散人。诗笔有神官有暇,楚鳞燕翼要频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