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出自先秦的《齐宣王见颜斶 / 颜斶说齐王》
拼音和注音
xī zhě qín gōng qí , lìng yuē : yǒu gǎn qù liǔ xià jì lǒng wǔ shí bù ér qiáo cǎi zhě , sǐ bù shè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昔者:往日;从前。昨天。昨夜。
樵采:亦作'樵采'。打柴。打柴的人。
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出自:詹文的《登科后解嘲》
行路八千常是客,丈夫五十未称翁。
出自:陆游的《醉中到白崖而归》
尔父年几何?五十逾六未及耆。
出自:唐之淳的《毛沧儿歌》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三四)》
登仙五十二,终为蓬海客。
出自:无名氏的《签词》
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
出自:周紫芝的《水调歌头(其一)十月六日于仆为始生之日,戏作此词为林下一笑。世固未有自作生日词者,盖自竹坡老人始也》
此家遗风五十慕,物理推类谁能欺,到客为尔俱题诗。
出自:刘敞的《三瑞堂》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
出自:刘基的《畦桑词》
五十风光吾亦过,等閒豪杰世谁珍?
出自:郑孝胥的《赠呼伦道宋小濂》
争持节幡麾幢旒,驾车六九五十四头蛟螭虬。
出自:卢仝的《月蚀诗》
原诗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