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孙逖的《春初送吕补阙往西岳勒碑得云字》
拼音和注音
kè shí jì tiān wén , cháo tuī gǔ zi y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刻石:在石上雕刻。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天文:(名)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地理。
谷子:1.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叶子条状披针形,有毛,穗状圆锥花序,子实呈圆形,脱谷后叫小米,为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也叫粟(sù)。2.谷子的没有去壳的子实。也叫粟。3.稻的没有去壳的子实。
孙逖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原诗
刻石记天文,朝推谷子云。箧中缄圣札,岩下揖神君。语别梅初艳,为期草欲薰。往来春不尽,离思莫氛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