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京师纪事

萧关风急马频嘶,四塞河山动鼓鼙。
独立高台望烽火,胡笳多在蓟门西。

作品评述

《十月京师纪事》是一首作者未知的诗词,以下是我为你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月京师纪事

萧关风急马频嘶,
四塞河山动鼓鼙。
独立高台望烽火,
胡笳多在蓟门西。

译文:

十月的京师纪事

寒风凛冽,马匹频繁嘶鸣,
四方边塞河山鼓起战鼓。
独自站在高台上,俯瞰战火,
胡笳声此起彼伏在蓟门西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时期的京师景象。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紧张和战争氛围,展现了乱世中人们的惊恐和忧虑。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萧关风急马频嘶",生动地描绘了寒风呼啸、马匹嘶鸣的景象。这一景象暗示着边关战事频繁,人们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紧张和不安感弥漫在空气中。

接着,诗中描述了"四塞河山动鼓鼙",表达了整个边塞地区的战事动荡。"四塞"指的是北方边疆的四个重要关隘,"河山动鼓鼙"则表明战争的声音不断回荡在河山之间。这种描绘增强了诗中紧张气氛的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危机和边境的不安定。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独自站在高台上,望着烽火四起的景象。独立高台象征着诗人与众不同的立场和观察角度,也凸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思考。烽火的兴起象征着战争的蔓延,给人以警示和忧虑。

最后一句"胡笳多在蓟门西",则更加深化了诗中的战乱氛围。胡笳是胡人(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蓟门是京师北方的一道重要关隘。这句话暗示着北方边疆战事频繁,胡人的笳声不绝于耳,加剧了战乱的气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京师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诗中的动态描写和象征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紧张和战争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推荐

驼褐倚禅榻,丝鬓飏茶烟。谁知老子方寸,历历著千年。试问汗青馀几,一笑腰黄萦梦,我自乐天全。出处两无累,赢取日高眠。八千里,西望眼,断霞边。弁苍苕碧,随分风月不论钱。执手还成轻别,何日归来投社,玉海得同编。经世付时杰,觅个钓鱼船。

寂寞西州路,凄凉渭阳思。敢不酷似舅,苍官实临之。

闻说幽蹊静者多,石门景物近如何。春茶雨后猿狙摘,晚食风前鸟雀过。楚客断筇留涧石,吴僧破笠挂岩阿。远公已去憨公往,惆怅生台长薛萝。

深窥思不穷,揭趾浅沙中。一点山光净,孤飞潭影空。暗栖松叶露,双下蓼花风。好是沧波侣,垂丝趣亦同。

晨起梳头拂面丝,行年七十岂前期。此生犹著几两屐?长日惟消一局棋。空釜生鱼忍贫惯,闲门罗雀与秋宜。区区名义真当勉,正是先师戒得时。

玉为楼观银为地。秋到中分际。淡金光衬水晶球,上碧虚、千万里。香风浩荡吹蟾桂。影落澄波底。揭天箫鼓要诗成,任惊觉、鱼龙睡。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乐奏云阕,礼章载虔。禋宗于地,昭假于天。惟馨荐矣,既醉歆焉。神之降福,永永万年。

南北相看一岭分,长怀欲谒武夷君。个中果隐神仙客,握手交谈迥不群。

浮生均是大槐宫,永日聊便竹簟风。若要语言求要妙,犹将笔墨画虚空。一区聊寄尘嚣外,万景皆归眺望中。敢似越鸡孵鹄卵,正惭云将问鸿蒙。

我爱东风从东来,花心与我一般开。花成子结因花盛,春满乾坤始凤台。

芳时已叹鬓毛斑,何况栖栖客路间。杯酒故人千里隔,锦囊著语一春闲。燕莺飞处频回首,桃李香前合厚颜。昨夜东风贷庭竹,少容归梦到家山。

缓辔微吟自不催,看山下马想徘徊。阳春白雪久不听,日暮碧云殊未来。已戒儿童篘熟酒,更勤风雪化新梅。云间飞舄何时下,抑郁孤怀迟一开。

道妙休云所得迟,不离闻见分明极。槛外一声婆饼焦,黄头碧眼断消息。断消息,最条直,是虎何须更插翼。苍龙平地起伏澜,万仞峰头轰霹雳。

北使才归南使来,前船未送後舡催。元宵行乐年年事,儿女嗔人夜不回。

旌节临溪口,寒郊斗觉暄。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

金相玉质介为裳,一骑红尘自远方。籍挂众香椒桂国,身居大海水云乡。丁蠃荐醢体犹具,甲煎流芬名未亡。举酒便应酬一醉,尊前风味试平章。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红残绿暗已多时,路上山花也则稀。藞苴余春还子细,燕脂浓抹野蔷薇。

羽扇风清夙霭收,地戎邀月上南楼。卷回天外连宵雨,借与人间一夕秋。六合扫清知有待,微云点缀故宜休。阑干直北频搔首,何限关山笛里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