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从来嫌用和羹字,才到诗中俗杀人。
一片彩云溪上暖,不随芳草夕阳新。

作品评述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是宋代诗人张镃所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观赏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清雅高洁的特性,以及在世俗中追求诗意的态度。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从来嫌用和羹字,
才到诗中俗杀人。
一片彩云溪上暖,
不随芳草夕阳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开篇以"从来嫌用和羹字"来表达对平庸俗套的诗句的不满,暗示了诗人对于追求独特诗意的追求。接着,诗人表达了他的创作理念,即在诗中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不愿意沉溺于世俗的束缚之中。

第三、四句描绘了一片彩云和溪流,凸显了春天的温暖景色。诗人以梅花作为主题,通过暗示的方式表达了梅花的傲然不群、独立自主的品质。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盛开,不受春草和夕阳的限制,展示了它独特的气质和坚韧的生命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追求纯粹诗意的态度,强调了独立个性和追求真我价值的精神。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象征的运用,诗人将自己与梅花相比,表达了对于超脱尘世、不受拘束的追求。这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自由自在的生命姿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真实自我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南楚迢迢通汉口,西江淼淼去扬州。春风已遣归心促,纵复芳菲不可留。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乌栖不定枝条弱,城头夜半声哑哑。浮萍摇荡门前水,任罥芙蓉莫堕沙。

陇云沈,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试著罗裳寒尚峭。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画角声中欸乃歌,野人应未许云和。扣船我欲赓余唱,更沐西风雨一蓑。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山响催茶候,梅蒸熟荔天。

昔人久尘土,问林得其居。但传故老言,安知密与疏。平湖无遗宇,寒烟生废墟。风流未都尽,犹赖著书余。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倾尊与斟酌,四壁

炊珠爨桂走门徒,须信高人道不孤。政使过门尽侯主,也须拳棒做工夫。

昔舣归舟傍浅沙,逢君跃马看梅花。匆匆相见还相别,三十六弯天一涯。

居守园林气象间,堂成壮观入跻攀。三朝力辅乾坤倦,一国身偷岁月閒。倾座语惊邪说破,勒碑诗召正风还。险夷出处皆公迹,不动公心似泰山。

薰序更朱签,宵弦落翠蓂。人同散骑直,天与大夫醒。鞅掌曹留事,羁孤坐刻铭。整冠谁辨谤,隐几独忘形。夜色先归树,凉飚欲破棂。锁扉来叠鼓,卷幔入疏星。綷羽依枝倦,飞花坠席馨。忧沈双蝶梦,病学一熊经。道有支离粟,心无屈曲屏。汰沙如未及,拟杀著书青。

如麻密雨不收脚,妒花恶风常打头。那无一日好天气,只有千山供客愁。垂杨未击金袅娜,隔叶倦听黄栗留。南坡是处堪欣赏,把酒还当酹我不。

四月官场入纳时,乡耆旁午上门追。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白发萧萧映帽纱,相扶访菊到山家。搀先一日东篱醉,要见人间未见花。

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

叫得神胆力,挽回天地心。连朝被甘泽,既雨积重有。水满田高下,凉生秋浅深。老癃幸无死,一饱庆从今。

春今五日如京兆,风雨更堪携折之。我病不能如许事,饭余扪腹细哦诗。

适越游吴一散仙,银瓶玉柄两翛然。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谢安四十馀方起,犹自高闲得数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