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小赤壁二首

千寻石上隐麻姑,会教蔡经起鼎炉。
丹成龙去今何在,龙迹岩前叫鹧鸪。

作品评述

《题小赤壁二首》是宋代朱涛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小赤壁的景色和历史传说。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千寻石上隐麻姑,
会教蔡经起鼎炉。
丹成龙去今何在,
龙迹岩前叫鹧鸪。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小赤壁的景色和其中的历史传说。诗人首先提到了一个隐居在千寻石上的仙女麻姑,她据说会教导蔡伦炼制丹药的方法。接着诗人提到了丹成龙,也就是用麻姑教授的方法炼制出的龙。然而,如今龙已经飞去了何方,只留下了在小赤壁前的龙迹,引来了鹧鸪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小赤壁的景色和其中的传说,展现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山水意境。小赤壁是一座位于长江边的岩石,它以其险峻的地势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诗中提到的麻姑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她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隐居,传授炼丹术给蔡伦,增添了神秘色彩。

诗人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通过描绘麻姑、龙和龙迹等元素,创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诗中的千寻石、丹成龙和龙迹岩都是小赤壁的地名,它们与传说中的仙女和神兽相连,增强了诗词的神奇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提到龙已飞去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古老传说的追思。小赤壁作为历史名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诗人以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将这些历史故事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对山水和人文的独特感悟。

总之,《题小赤壁二首》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和传说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古老传统的思考和对山水之美的赞叹。这首诗词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带来一种迷人而深沉的感受,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小赤壁的神秘与壮美。

诗词推荐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开祛露毫末,自得

闻说仙乡接濑乡,閒游诗侣礼虚皇。三潮宝派通胥浦,万叶灵杉蔽蜀冈。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五云送入蓬莱岛,留与人间作道场。

作者亦何患,思深义亦深。忘言更忘象,默会古人心。

行辈参差落后来,未经老笔扫氛埃。閒知天地摩铜狄,莫误春秋著玉杯。断藁略堪供酱瓿,骚人径欲筑诗台。更烦同舍郎题品,只欠同年旧榜魁。

入门松作径,步步接秋阴。山带孤城起,云归古殿深。隔池闻鹤唳,倚树看僧吟。笑指煎茶处,青烟出竹林。

月堕孤村露合,日出高原雾开。道逐故河西去,人将新雁南来。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己。萧萧若凌虚,襟带顿销靡。车服率然来,涔阳作游子。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秋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小作幽园傍宅开,只须数亩占楼台。石移林屋秋云至,水带松江暮雨来。径草散香迎过屐,砌花分影荫流杯。人家园圃应无数,不似君能日几回。

南渡年来两鬓霜,牡丹芍药但他乡。即从江水浮淮水,便上维扬向洛阳。

阴风吹天天欲裂,混沌怕死方愁绝。潜将元气闭重渊,化工倔强时偷泄。附炎物态本寻常,何怪众禽争向阳。红毛翠鬛莫指数,醉眼仅识双鸳鸯。声噤不闻鸲鹆语,羽摇空见鹡鸰忙。白头毣々营栖息,黄口飞飞恣颉颃。高冈梧桐结实未,待尔招吾丹凤凰。

闻道城东鹤会,欣然一笑乘风。不知一鹤在墙东。神仙人不识,未始出吾宗。弟子有年于此,先生之道如龙。碧桃花子落壶中。化为三五粒,元是北边松。

事亲良不易,战战复兢兢。学得如夫子,犹言丘未能。

流俗谁能问故知,殷勤书信驿同驱。古心地老天荒日,閒意风来月往时。交一臂閒机尚失,隔千里外会难期。从今要识相思瘦,认取青山槁木枝。

回峰叠嶂绕庭隅,散点烟霞胜画图。日暮华轩卷长箔,太清云上对蓬壶。

楚门山色散烟霞,人到江南识永加。半垄石田多种麦,一冬园树尚开花。海天日暖鱼堪钓,潮浦船回酒可赊。傍水人家无十室,九凭舟楫作生涯。

乳峰真可避人閒,上妙高台天可攀。未说旷怀便笑傲,堪从险处习閒关。

斗草吴王眩越娃,终然轮与老陶家。雪挑霜煮春无尽,不似吾园荠菜花。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有来闻说上封章,造膝言之外敢昌。但见诏除频宠渥,是知明圣识忠良。都司万事无不理,一语九州当致康。况此十年门下士,反从勾漏吊沉湘。

谩自狼贪只鼠嗔,坏墙穿壁已无邻。儿童爱惜貍奴惯,生怪苍皇不近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