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言语苦不工,甲乙未能成类稿。
曩时陶谢以诗鸣,竭力追随终莫到。
上人词锋极痛快,睥睨千人军可扫。
长须惊喜见此客,无怪绕枝鳱鹊噪。
师言能诗且工画,笔仗须先知嫩老。
复言能画亦饱参,亹亹玄谈听更好。
吾闻法海深又深,性珠可得不可讨。
若除诗画与谈禅,未审云何真悟道。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用元韵答清老》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生言语苦不工,
甲乙未能成类稿。
曩时陶谢以诗鸣,
竭力追随终莫到。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炎对自己平生言辞不够娴熟的苦闷。他感慨自己在创作上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无法写出真正出色的作品。王炎提到了古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暗示自己努力追随他们的创作风格,但始终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上人词锋极痛快,
睥睨千人军可扫。
长须惊喜见此客,
无怪绕枝鳱鹊噪。
接下来,诗人用赞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上人(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高僧)的词才之强。他形容这位上人的词锋犀利而令人愉悦,强调上人的才华非凡,足以让千军退避三舍。当这位上人出现时,人们都会惊喜并对他的到来感到喜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鸟儿会围绕着他高兴地叫唤。
师言能诗且工画,
笔仗须先知嫩老。
复言能画亦饱参,
亹亹玄谈听更好。
在下一段,诗人提到这位上人不仅在诗词方面有着出众的才华,而且在绘画上也非常精通。他强调要先了解他的文学和绘画才华,才能真正理解他嫩老的笔墨。诗人再次称赞这位上人的绘画造诣,认为他的玄谈更令人愉悦。
吾闻法海深又深,
性珠可得不可讨。
若除诗画与谈禅,
未审云何真悟道。
最后,诗人引用了佛教的典故,提到了法海和性珠。这里的法海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而性珠则代表了人的内心宝贵的悟性。诗人暗示,虽然法海深邃,但性珠却无法通过讨论和争辩来获得。如果只是追求诗词、绘画和禅宗的修行,而忽略了真正的悟道,那么还未能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创作的苦闷和对上人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修行的思考。他认识到单纯追求技巧和才华并不足以达到真正的境界,真正的悟道需要超越艺术和言辞的范畴。这首诗词既表达了诗人的自省和对艺术的批判,也体现了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追求。
聚三华,合四象。一气流通,上下频升降。飞入泥丸光百丈。岁久年深,炼成琉璃帐。证先天,朝无上。当位中庸,三五三十棒。打就不来亦不往。这个家风,端的无虚妄。
二室峰峰昔愿游,从云从鹤思悠悠。丹梯石路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向日所云我,如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是后来谁。
参录公犹未,瞥见白云方始彻果。有超师之作,敢道端师翁语拙。一生居淮不入浙,独弄单提这一著。至偏差接三佛,控南堂,以一大藏,切入啰孃。夫是之误用东山正续,毫发一移,亘千万世,源深流长者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玉粉旋烹茶乳,金齑新捣橙香。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