蹁跹鹤聚水云中,云水相逢色色空。
讲道无人知畏垒,集仙有阁想崆峒。
柳堤风日斋钟散,蒲座尘埃食钵充。
一老双丫离蜀久,西窗掩定读参同。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崇真道院》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修道境界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诗词中的“蹁跹鹤聚水云中,云水相逢色色空”表现了鹤在水云之间飞舞的景象,给人一种优雅、飘逸的感觉。这里的“色色空”意味着色彩的变幻和虚无的状态,引发了人们对于世间事物的反思和超越。
诗中提到“讲道无人知畏垒,集仙有阁想崆峒”,表达了作者在道院中讲道无人倾听的寂寞和对修仙的向往。其中的“崆峒”是指传说中的仙山,暗示了作者对神仙境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描写中,“柳堤风日斋钟散,蒲座尘埃食钵充”展现了道院内的宁静和清净。柳堤上风吹拂,斋钟散发悠远的声音,蒲座上有尘埃,食钵中供应的食物充盈着修道者的生活,这些细节都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一老双丫离蜀久,西窗掩定读参同”揭示了作者的身份。诗中的“一老双丫”指的是作者自己,他离开了蜀地(指四川)已经很久了。西窗掩着,专心阅读《参同契》,这是一部道家经典,暗示了作者对修道之道的深入研究和领悟。
整首诗以典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道院的景象,并透过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修道境界的渴望和对尘世的离愁。通过对自然与修道生活的描绘,诗词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小桧新移近曲栏,养成隆栋亦非难。当轩不是怜苍翠,只要人知耐岁寒。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
烟冷浑沾水,溪清可数鱼。鸦翻千点墨,雁草数行书。今日征帆下,前年上国初。诗盟寒复讲,无酒兴何如。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祗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圣略如天大,仁心亘古无。神兵胜淝水,鸣剑罢伊吾。宵旰逾三纪,歌谣遍八区。耆庞听遗诰,号绝更嗟呼。
天威煌煌,山龙采章。庭实旅百,上公奉觞。拱揖群后,端委垂裳。永锡难老,万寿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