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二时歌》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
祗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
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十二时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
清晨的时刻,鸡鸣犬吠的声音充斥着四周。
这些声音如此纯粹,没有任何二义,何必去追求更多的真实。
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敲打着钟鼓,没有声音,没有本来的声音,却听起来非常悦耳。
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声音的来源无形无质,无法看到前面的客人,声音与空气融合在一起,像是裹挟着人们。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声音的思考和感受。清晨的鸡鸣犬吠、击锺鼓的声音,被描绘得圆润而纯粹。作者通过这些声音,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幻、形体与无形之间的思索。他认为这些声音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存在,不需要追求更多的真实或形体。诗词以声音为媒介,引发人们对于现实与虚幻、表象与本质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声音场景,并通过对声音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看法。诗词中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了声音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度。

  • 《戏答史应之三首》

    甑有轻尘釜有鱼,汉庭日日召严徐。不嫌藜藿来同饭,更展芭蕉看学书。

  • 《秋夕不寐》

    风褭危樯浪拍船,三更残月下空弦。离鸿过尽啼乌困,犹自愁人不得眠。

  • 《归途》

    招要非故约,谈笑偶然期。假日宁忧夜,徐行不用驰。吾曹欣窈窕,童骑苦逶迤。罢酌余樽酒,催成未了诗。事虽同栗里,宿乃异西枝。雨合泉如瀑,岚昏石似螭。兹游蕲可再,约友更携儿。

  • 《万壑清流》

    旨哉哲人语,有道亲为传。清流出万壑,千载此两贤。谁倾六月雪,洗我一片天。妙趣不可极,如此山中泉。

  • 《山居杂诗(三首)》

    却怪年来懒更长,见人无力下绳床。自知无德将谁傲,一任诸方唤我狂。活竹编篱生晚翠,新茅缚枕带秋香。鸟声啼入碧烟去,古寺遥钟散夕阳。

  • 《鹎鵊》

    整刷衣裾紫翠新,晓天风露压鸡晨。应知不置莲花漏,长唤林中宴坐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