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壶中日月与葛秋岩纳凉》

身离匡庐紫翠重,壶中且寄水云踪。
故人远梦迷千里,浊酒高怀渺万钟。
台上苦吟无别事,枕前闻籁有孤松。
不知忧乐随时意,但虑荒芜钝笔锋。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壶中日月与葛秋岩纳凉》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离开了紫翠繁华的匡庐,我将日月收入壶中,暂时寄托云水的流动。故人远在千里之外,梦想迷失在远方,我高举着浊酒,怀揣着无限遥远的愿景。我在台上苦心吟咏,除此之外无别的事情,而在枕前,我倾听着孤松的低语。我不知道忧愁和快乐会随着时光的变迁而变化,只担心我的笔锋会变得迟钝而荒芜。

诗意:
这首诗词展现了董嗣杲在离开繁华世界之后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追求。他将日月收入壶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心境,将自然景象与自己的心灵相结合。他想念远方的故人,同时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他在孤寂的台上苦吟,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在寂静的夜晚,他倾听松风低语,与自然和谐共鸣。然而,他也感到时光的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担忧自己的才华会因岁月而荒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将日月收入壶中和怀抱浊酒的形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作者以自然景象和孤松的声音作为陪伴,表现出他在孤寂中追求心灵安宁和情感寄托的意境。诗词结构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同时,作者对时间和才华的担忧也使诗词更具现实意义,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 《小桧》

    小桧新移近曲栏,养成隆栋亦非难。当轩不是怜苍翠,只要人知耐岁寒。

  • 《别离作(一作戴叔伦诗)》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

  • 《八月三日即事》

    烟冷浑沾水,溪清可数鱼。鸦翻千点墨,雁草数行书。今日征帆下,前年上国初。诗盟寒复讲,无酒兴何如。

  • 《十二时歌》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祗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

    圣略如天大,仁心亘古无。神兵胜淝水,鸣剑罢伊吾。宵旰逾三纪,歌谣遍八区。耆庞听遗诰,号绝更嗟呼。

  • 《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一皇帝举寿酒宫悬奏》

    天威煌煌,山龙采章。庭实旅百,上公奉觞。拱揖群后,端委垂裳。永锡难老,万寿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