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两山二首》

穷乡何处觅新丰,身世悠悠醉梦中。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
檐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
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两山二首》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穷乡何处觅新丰,
身世悠悠醉梦中。
未学伏波尸马革,
且随甫里问龟蒙。

檐头喜有桑榆日,
兵后那无草木风。
亦欲飞神游八极,
扁舟坦卧不须篷。

译文:
在偏僻的乡村寻找新的富饶之地,
我的身世漫长而深远,仿佛陷入了醉梦。
我还未能学习使身世改变的技艺,
暂时随从甫里去请教龟蒙。

我庇护下欢喜迎接桑榆晚霞,
在战争之后,草木凋零无风吹。
我也渴望飞向神仙游历八极之地,
平底船上舒适地躺着,不需要帆篷的遮挡。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困境和追求自由的思考。诗人身处穷乡,希望能够寻找到新的富饶之地,摆脱贫困的生活。然而,他的身世却悠远而复杂,仿佛陷入了一种醉梦之中,无法轻易摆脱困境。

诗中提到了伏波尸马革和甫里问龟蒙,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自身处境的渴望,但他承认自己还未能掌握这些技艺,只能寄希望于他人的指点和启示。

诗中的桑榆日和兵后草木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宁和和平的向往。檐头喜有桑榆日,意味着诗人在黄昏时分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晚霞,带来一丝喜悦。而战争之后的凋零景象,则暗示着社会动荡带来的破坏和不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远离世俗束缚的向往。他想飞向神仙般的境地,游历遥远的八极之地。扁舟坦卧不须篷,形容他想要摆脱一切束缚,舒适地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困境、追求自由的思考和向往。诗人对于穷乡的无奈和对于自由的向往,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 《咏死兔》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 《临江仙(赵端礼重阳后一日置酒,坐上赋)》

    十日篱边犹袖手,天教冷地藏香。王孙风味最难忘。逃禅留坐客,度曲出宫妆。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人心休更问炎凉。从渠簪发短,还我引杯长。

  • 《中秋月二首》

    钱唐江上雪飞花,人在天边泛海槎。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 《毛老斗牛》

    牛牛尔何争,于此辄斗怒。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苍{狄火换娄}八九子,骇立各四顾。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

  • 《黄龙三关》

    我脚何似驴脚,未举步时踏著。一任四海横行,倒跨杨岐三脚。

  • 《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

    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