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为慈上人赋云溪》

白衣苍狗任从渠,不碍波涵一太虚。
雅契高僧方寸地,卷舒流止自如如。

作者介绍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爲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爲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为慈上人赋云溪》是宋代卫宗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禅宗思想和修行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衣苍狗任从渠,
不碍波涵一太虚。
雅契高僧方寸地,
卷舒流止自如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为主题,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禅宗的境界和修行的内涵。

首句描述了一只白衣苍狗随从水渠中游走,它不受水波的阻碍,仿佛身体和水波融为一体。这里的苍狗象征着禅修者,而水波则象征着纷扰的世俗之事。禅修者通过修行,能够超越尘嚣的干扰,心如止水,达到超然的境界。

第二句中的“一太虚”表达了禅宗的虚无观念。太虚即无尽的虚空,禅修者在修行中能够超脱一切烦恼和负累,心境空灵如虚空,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境地。

第三句中的“雅契高僧方寸地”描绘了一位修行高深的禅宗僧人。雅契表示高尚的品质和境界,高僧指的是修行精进的僧人。方寸地则意味着内心的宁静和清净。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内心中找到了宁静和平静的状态。

最后一句“卷舒流止自如如”描绘了禅修者在修行中的自如自在。卷舒流止表示禅修者能够自由自在地应对各种境遇和变化,无论是起伏的世事还是内心的涟漪,都能从容面对。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禅宗思想和修行的境界。通过对禅修者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他们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词以平和宁静的语调,传达了禅修者在修行中所追求的境界,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高国正约饭素净慈遂至刘寺酌茗于凤凰泉同游》

    三亥并游真盛矣,二禅入社亦佳哉。凤池一段风流事,不欠支郎与辩才。

  • 《水调歌头(范靖州良辅生日十月二十□日)》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 《大涤洞天留题》

    九峰嵯峨拥金碧,来游知费几两屐。石虹妥玉飞雪寒,萝屏削紫春云湿。仙踪谁言隔弱水,时见石盘敲玉子。千年箬底遗丹红,桃花洞口吹天风。

  • 《诗一首》

    松萝深处有神天,小刹何妨纳大千。挂搭定知宜久住,歌吟何幸得流传。袖中出简聊应尔,门上题诗岂偶然。顾我未除烦恼习,与师同结未来缘。

  •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 《文安国挽词二首》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