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道中连雨》

尘蚀貂裘敝,吾生奈尔何。
雷声春蛰怒,山意暮寒多。
穷不弹长铗,归应负短蓑。
自知机事浅,或可共鸥波。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道中连雨》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连续的雨水在道路上,尘土褪去了貂裘的光泽,我的生活如此被困扰。春雷咆哮,它激怒了沉睡的蛰虫,山间的情意变得更加寒冷。我贫穷无法弹奏长铗,只能背负短蓑归家。我自知见识浅薄,也许可以与鸥鸟共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道路上遭遇连绵不断的雨水,穿越寒冷山间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贫穷困苦的境遇,以及对生活的疑惑和无奈。诗中春雷咆哮,山间的寒意和蛰虫的觉醒,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感受的象征。诗人自知才学浅薄,但他渴望与鸥鸟一起飞翔,追求更广阔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遭遇雨水和寒冷的境况,以及对自身困境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在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对命运和生活的疑问和无奈。诗人用"尘蚀貂裘敝"形容自己的困顿,展示了贫穷和逆境对他的影响。诗中的春雷和山意暮寒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思。

诗人自知机事浅薄,但他仍怀有一份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用"或可共鸥波"来表达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希望能与自然的鸥鸟一起自由翱翔,突破物质和现实的限制,寻求一种内心的解放和超越。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道中连雨》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无奈。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和追求的思考。

  • 《寄戴石屏》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雁书乏便通巡道,鹤劲长延望叔伦。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年业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 《自东冈缭出舍北》

    年光岂不好,老境独无欢。百步未为远,一尊聊自宽。泽枯波尚绿,霜薄叶初丹。矫首问来雁:中原应苦寒?

  • 《颂古五十五首》

    爝火初经一线开,宝盘终日自萦回。也知物理关人事,历尽崎岖心始灰。

  • 《捲雪楼》

    烟水苍苍古渡头,神鸦噪罢缆方收。泊舟凫渚鸥汀晚,夜入兰宫桂殿秋。绿苇黄芦悲落日,白苹红蓼闹沧洲。冥冥千古今如梦,浩浩长江不管愁。雁阵归时云似幕,风樯高处月如钩。惊涛飞起银花舞,万顷寒光十二楼。

  •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

  •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日星功夫大,麋鹿分同微。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