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郑佥判》

一枕羲皇失午熇,久知吾道定寥寥。
客来且拨浮明瓮,事过真成覆鹿蕉。
野性从来便水石,此生自合老渔樵。
移床更入深云处,厥木惟乔厥草夭。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次韵郑佥判》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枕羲皇失午熇,
我长期以来早已了解我的道路是多么的渺茫。这句诗以失去太阳的迷茫寓意,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无奈和迷惘。

久知吾道定寥寥。
长久以来我已经明白我的道路注定是孤寂冷清的。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对自己的命运的认知,感叹自己的道路注定是艰辛而孤独的。

客来且拨浮明瓮,
客人来临,我将暂时摒弃浮华的事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客人到来的欢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浮华世俗的抛弃。

事过真成覆鹿蕉。
事情发生后,才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如同鹿食野蕉一般。这句诗用覆盖鹿蕉来比喻事情的真相显露,强调了事后的领悟和认识。

野性从来便水石,
野性本就如同水和石一样。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人的本性就像大自然中的水和石,固执而自然。

此生自合老渔樵。
这一生我自愿成为一个老渔夫或樵夫。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返璞归真、过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选择。

移床更入深云处,
搬动床榻,进入更深的云雾之中。这句诗象征着作者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远离尘嚣,追寻内心深处的宁静。

厥木惟乔厥草夭。
高耸的树木只有参天大树,而娇嫩的草只有短暂的生命。这句诗用树木和草的生长与寿命来比喻人的境遇和命运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次韵郑佥判》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比喻的手法,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尘世烦恼的抛却,对自然真实与纯粹的向往。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和隐喻也呼应了宋代文人追求超脱世俗的思想倾向。整首诗以自然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追求与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次韵郑佥判》

    老我菟裘月一间,仰眠黄犊看青山。有诗倚竹猿猱迳,无梦排云虎豹关。城郭是非溪隔断,风烟灭没笔追还。底须一局销长日,并不能棋方是閒。

  • 《寄谢师直》

    十年三退卧吾庐,解组归来始定居。数亩家园荒杞菊,一池秋水拂龟鱼。临花对月难忘酒,咏古怀贤不废书。更欲两忘真俗累,逍遥常御白牛车。

  • 《梦保母如儿时》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只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 《对雪》

    念昔幽居久,幽怀剧岁残。茅亭因雪过,沙渚与鸥寒。暂喜凉尘息,将愁秦树单。六花如结子,孤客鬓边看。

  • 《过南山怀许宣平》

    仙人去已久,我来经南山。丹灶今已没,白云长自闲。风吹桂枝绿,雨落桃花斑。空传负薪句,沽酒何时还。

  • 《江上忆山居》

    忍置一茅舍,空闲丛竹傍。限归憎月闰,乞梦愿更长。草合深埋径,苔知自过墙。还怜挂瓢树,到日叶俱黄。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