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一宿烛鱼凫,已奏平反课转输。
绿碾雨前舒凤爪,青鎌雪外长龙颅。
班崇东壁图书府,惠畅西夷道德涂。
伫佐修壤歌六月,载铭石鼓会东都。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寿应茶马》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寿应茶马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对茶马古道的赞美和对文化交流的思考。
诗意:
这首诗以茶马古道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茶马古道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茶马古道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作者以寿应为名,寓意长寿,也寄托了对茶马古道长久繁荣的祝愿。
赏析:
《寿应茶马》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茶马古道的世界。首句“太微一宿烛鱼凫”用“太微”指代星宿,暗示了夜晚的静谧。烛光映照下的“鱼凫”则象征着茶马古道上的商旅,烛光下的他们在这片古道上行进。第二句“已奏平反课转输”揭示了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商旅们已经完成了交易并向各地输送商品。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雨、雪、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茶马古道上的不同景象。绿色的碾磨机象征着雨前的茶叶,展示了茶马古道上的繁忙景象。青色的镰刀则象征着雪后的农田,描绘了古道两旁的田园风光。这些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茶马古道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最后两句“班崇东壁图书府,惠畅西夷道德涂”描绘了古道两旁的图书馆和道德学堂,暗示了文化传承和知识的重要性。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文化教育的场所,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承的思考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将茶马古道的景象和文化交流融入其中,既表达了对茶马古道的景仰和赞美,又反映了对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茶马古道和文化交流的重视和热爱。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群莺乱飞春昼长,极目千里春草香。幽人自煮蟹眼汤,茶瓯影里见山光。欣然药囿聊步屧,戏随蜜蜂与蝴蝶。杨花糁迳白於雪,桃花夹迳红於襭。
开雪峰口,出睦州气。袖手俨然,眈眈虎视。我说是言,有语无义。石火电光,咄哉钝滞。伽梨勃窣知是谁,有人续得末后句,许尔亲见渠侬。
金盘晓日融春露,黼帐鲜云荫瑞香。圣寿永同天地久,南山何足比延长。
鼓屴崱,峰顶特。穷岛夷,頫封域。屏闽东,拱辰北。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陗陟。搴若华,揖瑶极。呵蜚霆,蹴鳌脊。披霄根,殚目力。高者仰,深必惕。谨其至,惟古则。
六七十里不为远,百书不如一会面。之子相期十日间,要与梅花并相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