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寒冽,山前夕照斜。
身犹寻垒燕,声杂宿林鸦。
过岭尚千里,隔村能几家。
毋嫌茅店恶,窗下有梅花。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衡阳晚宿》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后春寒冽,山前夕照斜。
雨过后的春天依然寒冷,夕阳倾斜照在山前。
身犹寻垒燕,声杂宿林鸦。
我的身影仍寻觅着寒燕的归来,宿营的林中传来鸦鸟混杂的叫声。
过岭尚千里,隔村能几家。
越过山岭仍有千里之遥,隔着村落也只能望见几家农舍。
毋嫌茅店恶,窗下有梅花。
不要嫌弃茅草店铺简陋,店铺窗下却有盛开的梅花。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在雨后春天的黄昏时分过衡阳途中的心境和感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寒冷气候,透过斜照的夕阳和山前的景色,表达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寒燕归来的身影,听到宿营林中鸟鸣的声音,给人一种孤寂和远行的感觉。虽然前行的路途遥远,隔着村落只能望见少数几家,但诗人并不嫌弃茅店的简陋,而是在茅店窗下发现了盛开的梅花,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旅途中的感受的抒发,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感知和对人生的深思。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将诗人的心境与外在景物相融合,营造了一种恬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整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逆境中积极乐观的态度,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德云闲古锥,几下妙峰顶。唤他癡圣人,担雪共填井。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湖鼎丹成日,中天瑞鹤迎。愁云迷帝幄,泪雨洒都城。黼翣增摧割,龙輴忽启行。千官陪素仗,九殒欲无声。
星郎德望欲摩天,坎止流行任自然。直道不回真铁石,高怀未老已林泉。宗门夙了风幡动,杰阁聊修香火缘。顾我驱驰成底事,羡公真是地行仙。
冰姿冠绝人间世,傲雪凌霜。蕊点檀黄。更看红唇间素妆。清芬不是先桃李,桃李无香。迥出林塘。万木丛中独秉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