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原年丰。
他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这首诗以农田丰收为主题,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切和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持酒殷勤问尔农,
手捧美酒,殷切地询问你们农夫,
With wine in hand, I sincerely ask you farmers,
忧时同此原年丰。
在困苦的时候,与你们一同分享往年的丰收。
In times of worry, we share the abundance of past years.
他箱欲致崇墉积,
他的箱篓欲堆满高墙,
His granaries aspire to be filled and stacked high,
耒耜宜加旷土功。
犁耕和耘耔应该努力开垦广阔的土地。
Plow and hoe should be used to cultivate vast lands.
水北有田均夜雨,
北方的水田在夜雨中一律受益,
The northern fields are blessed with nightly rain,
岭南无地不春风。
而南方的山地却无一片不受春风吹拂。
While in the southern hills, every inch is touched by the spring breeze.
吾皇德化形扶杖,
我们的皇帝德行显赫,形态稳健,
Our emperor, with his virtue and benevolence, stands tall,
亲见儿嬉七十翁。
亲自目睹着七十岁高龄的老人欢笑嬉戏。
Witnessing the laughter and playfulness of a seventy-year-old man.
诗词中以农田丰收为主题,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切和对国家繁荣的期许。诗人以持酒殷勤问农民的方式,表达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关心。他希望农民们在困苦时能够想起往年的丰收,坚定信心,共同度过难关。他也表达了对农业发展的期望,希望农民们能够努力开垦土地,使粮仓堆满高墙。诗中描绘了北方的水田夜雨滋润,南方的山地受春风吹拂,展现了大地的生机和丰饶。最后,诗人提到了皇帝的德行和他亲自见证的七十岁老人的欢笑,传递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田的景象,通过对农田和农民的描写,表达了对农业丰收和国家繁荣的期望。诗人的赞美和期许,展现了他对农民和国家的关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农业的重视和尊重。这首诗既具有现实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积极向上的诗意。
诗工于我贫相似,憇迹招提亦尔同。问讯稍愆书草划,往来长恨马匆匆。黄花红叶时将晚,衰发苍颜道转公。寄谢俞郎近安否,会看抟翮上秋风。
一见秋山色,方怜画手稀。波涛连壁动,云物下檐飞。岭树冬犹发,江帆暮不归。端然是渔叟,相向日依依。
昔有独醒士,绝口避醁醽。折杨得众笑,无地至秦青。周诗念忠嘉,所贵食野苹。良时不可再,佳人难合并。
人生辛苦惟别离,况复心相知。辛酸话别语不出,相看执手徒依依。问君西游何归期,长途巉岩不可思。春霜日暮山谷里,寒风凛凛吹人衣。中林哑哑乌欲栖,猿猱虎豹夹路啼。路傍古屋掩柴扉,空房独宿生新悲。家山昨夜春始至,桃花初破梅花飞。自非丈夫刚自许,谁不去住生狐疑。惟君
腊天何故燠于春,恐为衣单念小民。略见雪才余一寸,叵堪雨却过三旬。野中荠麦不胜旺,市上杏桃无数新。白尽此头浪多事,可怜七十四年人。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