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阙干雪中韵》

青女欺寒未肯霜,先将银铄散祥光。
芙蓉晓院不禁老,檐蔔满林惟欠香。
冷入宝环销翠羽,声随石鼎煮羊肠。
兔园赋罢谁能继,留得诗人祝岁穰。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阙干雪中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女欺寒未肯霜,
先将银铄散祥光。
芙蓉晓院不禁老,
檐蔔满林惟欠香。
冷入宝环销翠羽,
声随石鼎煮羊肠。
兔园赋罢谁能继,
留得诗人祝岁穰。

【中文译文】
冰雪虽然临近,但青女仍然不愿降霜,她先将银器打磨散发祥光。芙蓉花开的院子在清晨无法阻挡老去的岁月,屋檐上的葫芦已经满林了,只是缺少香气。冷风进入宝环,消融了青翠的羽毛,声音随着石鼎煮着羊肠。兔子园中的赋作已经结束,接下来谁能继续,让诗人祝福丰收的年景。

【诗意分析】
这首诗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冰雪临近的情景。其中,青女是指冬天的神仙,银铄散祥光指的是冰雪的光辉。芙蓉花开的院子象征着温暖的春天,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光阴的老去。屋檐上的葫芦满林,但却缺少香气,寓意着冬天的荒凉。宝环中的声音和石鼎煮羊肠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冰冷的寒冬。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思考,赋作已经结束,接下来需要有人能够继续,祝福来年的丰收和兴旺。

【赏析】
《和阙干雪中韵》通过对冬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岁月更替的感慨。冰雪的临近象征着寒冷的冬天,而青女不愿降霜则表达了人们对于冬天的不情愿和抵抗。芙蓉花开的院子和屋檐上的葫芦满林,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老去,给人以深深的寂寥之感。宝环消融翠羽,石鼎煮羊肠的描写更是生动形象,将冷风和冰冷的冬天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思考,他希望有人能够继续赋作,祝福来年的丰收和兴旺。整首诗意蕴含深邃,给人以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抒发了对于生命和创作的珍惜和希望。

  • 《和昌言官舍十题·兰》

    贤者非无心,园夫自临课。艺植日繁滋,芬芳时入座。青葱春茹擢,皎洁秋英堕。正苦郢中人,逸唱高难和。

  • 《绍定三年寿明仁福睿皇太后册宝九首》

    皇仪有炜,彩升次升。沈沈邃殿,穆穆天延。坤德深隆,皇图永宁。咨尔延臣,揶齐以登。

  • 《吴萧山知县》

    八年两唤浙江船,吴越青山相对妍。长愧主恩难报答,不知人事几推迁。香浮菊桂秋将暮,景迫桑榆岁可怜。荒县今宵孤馆梦,四千里外楚云边。

  • 《和蔡伯世韵二首》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祗相宜。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 《挽饶伯余室氏曾夫人二首》

    始托得其地,中伤乖所天。心犹持七戒,教不废三迁。大本中孚卦,繁文内则篇。区区彤史笔,未足远其传。

  • 《对瓶花独酌》

    红红白白两铜瓶,软饱相看眼倍明。脔肉自能知鼎味,底寻酒海与花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