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旅之余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首: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师旅之余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这首诗描述了送赵鼎臣赴召的情景。诗人在师旅间隙,干旱接连不断,这让人们感到无法呼吸的窒息感。江头上人们如鱼鳞一般聚集,形势危险,仿佛置身于虎口之中。国家的重大事务不应该将个人和你我分开,而边境的防守岂仅仅是保护国境线。如果茂弘询问起金陵的事情,我会告诉他江东的米价。
这首诗通过对师旅、旱情、江头人群和国家事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形势的忧虑和关切。作者希望能够凝聚人们的力量,共同面对困境和危险。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的渴望,以及对在金陵发生的事情和江东米价的关注。
这首诗意味深长,通过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它不仅仅是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更是对时代的反思和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国家和民生的描绘,诗人呼唤人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性。诗人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状况危急、人民苦难的时代背景。通过揭示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诗人激发人们的思考,呼唤人们的行动。同时,诗人对国家安全和民生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首诗以其深邃的诗意和感人的情感,引发人们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