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东皇竞化工,六花吹满鬓毛松。
谁令霓卫铺张晓,来与牛鞭断送冬。
宝历明朝新纪凤,珠宫昨夜起骊龙。
驱寒乞取酒泉郡,何必荆州万户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自和》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和
北帝东皇竞化工,
六花吹满鬓毛松。
谁令霓卫铺张晓,
来与牛鞭断送冬。
宝历明朝新纪凤,
珠宫昨夜起骊龙。
驱寒乞取酒泉郡,
何必荆州万户封。
译文:
北帝和东皇较劲变化神通,
六花吹满了鬓角的松树。
谁让霓卫张扬在黎明,
来与牛鞭一起打破冬季。
宝历明朝开启了凤凰的新纪元,
珠宫昨夜中的骊龙已经苏醒。
驱逐寒冷,向酒泉郡乞求温暖,
何必要封荆州的万户人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更迭和欲望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北帝和东皇竞相展现神奇的变化能力,以自然现象中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变迁。六花吹满鬓毛松,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
其次,诗中运用了隐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欲望的思考。霓卫指代着七色的霓虹,象征着美好的梦想和追求,而牛鞭则象征着坚韧和力量。诗句中的牛鞭断送冬,意味着通过坚持努力可以战胜逆境和困难,迈向春天和希望。
最后,诗人提到了宝历明朝、凤和骊龙,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美好象征。宝历明朝指代着辉煌繁盛的时代,而凤和骊龙则象征着吉祥和权势。通过这些象征,诗人表达了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困境和不足。
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隐喻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于岁月更迭和欲望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展现了李曾伯独特的诗歌才华。
湖堤楼阁剧蜂房,楼上争看湖上航。万柄芙蓉清冉冉,临风新折麝脐香。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
文湖州笔欠坡诗,便面潇潇雨一枝。暑汗轻摇骨□□,□间谁识庾元规。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苏公早闻道,文章乃其戏。乳泉出重海,作赋聊记异。玉池咽中夜,挈瓶非小智。气者水之生,此语可深味。
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谢约南柯蚁,留连左手螯。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