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荒芜倒掩扉,寂寥香火客来稀。
年年归燕相看觑,空滴春泥损画衣。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野庙》是宋代周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野庙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流转中的荒凉和寂寥之感。
译文:
野庙荒芜倒掩扉,
寂寥香火客来稀。
年年归燕相看觑,
空滴春泥损画衣。
诗意:
这首诗以一座荒废的野庙为背景,描绘了庙宇的凄凉景象。庙宇已经破败不堪,门扉倒塌,荒芜一片。香火几乎没有人来供奉,庙宇变得寂寥冷清。每年春天,燕子归来,相互观望,但找不到温暖的归宿。即使春泥滴落在画衣上,也无法弥补岁月所带来的伤害。
赏析:
《野庙》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庙宇的凄凉景象,通过描绘庙宇的破败和冷清,表达了岁月流转中事物消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常。荒废的野庙象征着人们对信仰的疏离和遗忘,寂寥的香火象征着人们的冷漠和失去。燕子的归来和春泥的滴落,映衬出庙宇的孤独和无助,强调了岁月流逝中的无情和人世间的无常。整首诗意味深长,给人以沉思和思考,反映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庙宇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信仰和传统的遗忘,以及岁月流逝中的无常和无助之感。作者运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凄凉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独特,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共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