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陈起予宗夏二首》

道有穷通时屈伸,夫君气概岂长贫。
帐前弟子知无几,膝上郎君证可人。
苜蓿尽多聊一笑,栗梨见觅莫渠嗔。
平生耿耿犹存否,五十端能贵买臣。

作者介绍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陈起予宗夏二首》是宋代王迈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王迈对朋友陈起予和宗夏的思念之情,并以此为契机,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贵贱、穷通之间关系的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道有穷通时屈伸,
夫君气概岂长贫。
帐前弟子知无几,
膝上郎君证可人。

苜蓿尽多聊一笑,
栗梨见觅莫渠嗔。
平生耿耿犹存否,
五十端能贵买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陈起予和宗夏的描述,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他们才华与品性的赞美。诗词中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贵贱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王迈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道有穷通时屈伸”,道指人生的经历和境遇,穷通指贫穷与富贵。时屈伸则表明人生有起伏,有时艰难,有时顺遂。这句表达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其次,诗中提到“夫君气概岂长贫”,指陈起予和宗夏这两位朋友的气质和才华不应该受到贫穷的限制。作者认为他们的气概和才华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接着,诗中提到“帐前弟子知无几,膝上郎君证可人。”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陈起予和宗夏的赞赏之情。帐前弟子指陈起予和宗夏在学问上的精进,膝上郎君指他们在品德上的优秀。作者认为他们是值得信赖和敬仰的人。

然后,诗中提到“苜蓿尽多聊一笑,栗梨见觅莫渠嗔。”这句表达了对旁人眼中琐碎事物的不以为意和豁达态度。苜蓿和栗梨都是细小的事物,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比喻,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中的琐碎纷争的超脱和对友情的坚守。

最后,诗中提到“平生耿耿犹存否,五十端能贵买臣。”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成就的反思。作者问自己平生的努力和耿直是否还有意义,五十岁时还能否得到荣耀和富贵。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贵贱的思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寄陈起予宗夏二首》通过描绘友情、人生起伏和贵贱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意深远,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作者对真挚友情和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