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可道红同馆於都统衙》

于理玄同孔老瞿,客尘觉似淅消除。
一生嚼蜡有余味,两载离家难几书。
君已杰心参祖意,我犹滞相问童初。
宝岩不作桑间恋,榆馆能来慰索居。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和可道红同馆於都统衙》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可道红同馆於都统衙,
朝夕相伴如同孔子和瞿秋白。
尘世客观领悟,仿佛无形地消融。
一生中对事物的体验,如同嚼食蜡烛一般留下余味。
两年光阴离家漂泊,难以写下几篇文字。
君已是才华出众,理解祖先意义深远,
而我仍然困于相互询问的幼稚。
美好的景色不会使我产生对桑间生活的怀念,
而榆馆却能来安慰我的孤寂居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程公许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可道红在都统衙相伴的情景,将自己与孔子和瞿秋白相比,表达了对友谊和学问的珍视。诗中提到"尘世客观领悟,仿佛无形地消融",表明诗人对于尘世间的琐碎事物和纷扰的心绪,有一种超脱和解脱的感觉。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一生的经历和感慨。"一生嚼蜡有余味"意味着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品味和回味。而"两载离家难几书"则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辛酸和难以寻找灵感的心境,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文人士子在抗击辽金侵略时遭受的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好友可道红的赞赏和对自己的不满。可道红被描述为"君已杰心参祖意",意味着他的才华出众,能够理解祖先的意义。而诗人自己则自嘲地说"我犹滞相问童初",表示自己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阶段,需要向别人请教。

最后两句"宝岩不作桑间恋,榆馆能来慰索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感受。宝岩是指美丽的山岩,而榆馆则是指慰藉诗人孤寂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安静、宁谧环境的向往和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对友谊、人生和环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子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 《秋虫》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 《革辙二门》

    德云闲古锥,几下妙峰顶。唤他癡圣人,担雪共填井。

  • 《宜春苑》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 《高宗皇帝挽词二首》

    湖鼎丹成日,中天瑞鹤迎。愁云迷帝幄,泪雨洒都城。黼翣增摧割,龙輴忽启行。千官陪素仗,九殒欲无声。

  • 《陈大夫华严阁》

    星郎德望欲摩天,坎止流行任自然。直道不回真铁石,高怀未老已林泉。宗门夙了风幡动,杰阁聊修香火缘。顾我驱驰成底事,羡公真是地行仙。

  • 《丑奴儿(梅花)》

    冰姿冠绝人间世,傲雪凌霜。蕊点檀黄。更看红唇间素妆。清芬不是先桃李,桃李无香。迥出林塘。万木丛中独秉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