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留别李贯之大著二首》

二老俱黄发,遥怜望倚门。
凄凉游子意,惭愧主人恩。
酒舫湖光滟,书灯夜雨昏。
三山渺云海,何日听重论。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留别李贯之大著二首》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年老的朋友相互告别的场景,表达了游子离别的凄凉情怀和对主人深深的愧疚之情。通过描写湖光、夜雨、山海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和愿望。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两位老人头发已经变黄,遥望着倚在门边。
凄凉的游子心情,惭愧地感受到主人的恩情。
湖上酒舫波光闪烁,书灯下夜雨迷蒙。
三座高山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何时才能再次听到重要的议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两位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情。两位年老的朋友面对黄发,彼此相望,似乎意识到离别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游子离别的凄凉情怀和愧疚之情在诗中得到体现。诗人感叹离别的辛酸,同时也暗示自己对主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愧疚于不能报答主人的恩情。

诗中出现的湖光、酒舫、书灯和夜雨等景物,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湖面上的波光闪烁,船上的酒舫与湖光相映成趣,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觉。夜雨的降临让整个景色变得模糊朦胧,与离别的悲伤情绪相呼应。

最后两句诗中的三座高山在云海中的隐约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之情。诗人希望能够再次听到主人的重要言论,也暗含着希望能够重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苦涩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 《苏幕遮》

    聚三华,合四象。一气流通,上下频升降。飞入泥丸光百丈。岁久年深,炼成琉璃帐。证先天,朝无上。当位中庸,三五三十棒。打就不来亦不往。这个家风,端的无虚妄。

  • 《送闻上人游嵩山》

    二室峰峰昔愿游,从云从鹤思悠悠。丹梯石路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 《寄曹州李审言龙图》

    向日所云我,如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是后来谁。

  • 《赞五祖演和尚》

    参录公犹未,瞥见白云方始彻果。有超师之作,敢道端师翁语拙。一生居淮不入浙,独弄单提这一著。至偏差接三佛,控南堂,以一大藏,切入啰孃。夫是之误用东山正续,毫发一移,亘千万世,源深流长者也。

  •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十拍子/破阵子》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玉粉旋烹茶乳,金齑新捣橙香。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