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大著何后部》

忆昔岁云暮,言趋君子堂。
昕班偶同归,三度金节凉。
木天并英游,东壁分余光。
日者对宸扆,直声动岩廊。
岂不志归田,胡遽喧巧簧。
别久花竹秀,山积书传香。
时无尘外交,若许令支郎。
愿言从之游,珪璧保闻望。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和大著何后部》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昔岁云暮,言趋君子堂。
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当时我急忙赶往君子的府邸。
诗意: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他怀着崇敬之情赶去拜访君子。

昕班偶同归,三度金节凉。
黄昏时分,偶尔与朋友归来,已经三次迎来了金秋的凉爽。
诗意:诗人在黄昏时分与朋友一同归来,已经体验过三次金秋的凉爽。

木天并英游,东壁分余光。
步行穿过茂密的树林,阳光从东墙斜照,折射出微弱的余辉。
诗意:诗人在树林中散步,东墙上的阳光透过树叶投下微弱的光芒。

日者对宸扆,直声动岩廊。
太阳高照,照耀着皇宫的大门,直接的阳光声动山间的廊道。
诗意:诗人描述太阳高照的景象,阳光直接照耀着皇宫大门,传来阳光的声音在山间廊道回荡。

岂不志归田,胡遽喧巧簧。
难道不是渴望回到乡村吗?为何匆忙追逐那些炫耀的巧艺。
诗意:诗人思考着回归农田的愿望,同时对于追逐虚荣的巧艺感到困惑。

别久花竹秀,山积书传香。
长时间离别后,花草和竹子依然美丽,山间传来书香的气息。
诗意:诗人离别已久,却发现花草和竹子依然美丽,山间弥漫着书香的气息。

时无尘外交,若许令支郎。
时光静好,没有纷争,期望能够与令支郎一同游览。
诗意:诗人感叹时光的宁静,希望能与令支郎一同游览风景。

愿言从之游,珪璧保闻望。
愿意言从随同游览,以保留珍贵的回忆与期望。
诗意:诗人表达了愿意与他人一同游览的愿望,希望能够珍藏美好的回忆和展望未来。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向往的追求。诗人希望回归田园,远离繁杂的世俗,与朋友一同游览自然风光,保留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感动人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追求。

  • 《宝峰照和尚真赞》

    山拥云腴,水怀月昼。照彻体前,湛存身后。机头梭路微分,针鼻线芒初透。灵涵万象兮彼不遗余,坐断十方兮我无渗漏。

  • 《哭陈兴宗先生三首》

    森森松竹锁春风,半掩柴门一径通。独步水云情似鹤,对人谈论气如虹。诗书当日三冬富,光燄他时万丈雄。忽驭冷风径归去,长庚依旧耿秋空。

  • 《上元日驾回登楼二首》

    长街十二远相通,阊阖峨峨彩雾红。天白华灯交皓月,楼寒朱幕荡春风。车头笑语归时醉,城下传呼夜向中。自古长安多乐事,周南留滞意何穷。

  • 《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

  • 《隐趣》

    归老家山一幅巾,俗间那可与知闻。举杯每属江头月,赠客时缄谷口云。行采菖蒲缘藓磴,卧浮舴艋入鸥群。力营隐趣君无怪,作得闲人要十分。

  • 《游圆通寺》

    山空不隐响,一叶落还闻。龙去遗荒井,僧归礼白云。虫丝昏画壁,岚气湿炉薰。睡思浑无奈,茶瓯易策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