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戍兵残将亦骄,幸时轇轕与民仇。
边关撤警久阶厉,甲胄弃残尤误谋。
淮浦方期三就绪,王官忍赋四宜休。
江城永夜欹寒枕,数尽残更有几筹。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和彦威纪事二首》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久经战乱的边塞将士的自豪与无奈,以及他们与民众之间的仇恨。它也表达了边境撤军的困难和背离原初目标的遗憾。诗中还融入了对即将到来的和平的期盼和对辛劳战事的疲惫之情。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久经战乱的边塞将士也变得傲慢自大,
幸好时机成熟,与人民的仇恨相合。
撤离边关的警备已久,离职的过程异常艰难,
甲胄被抛弃,残留下的仍然误判了形势。
淮浦地区早已预备好了三番五次,
官府却依旧勉强征收赋税四次。
江城的夜晚永远寒冷,倚靠着枕头数尽残星,
这个残局又能有几次机会扭转呢?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残酷和磨难,表达了将士们的骄傲和无奈。他们经历了漫长的战乱,残存的将士们开始变得傲慢自大,与民众产生了隔阂和仇恨。然而,当时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撤离边关并非易事,这也导致了将士们的困惑和犹豫。他们曾经投入了许多心血和努力,却最终背离了最初的目标。
诗中还描绘了淮浦地区早已做好准备,但官府却依然勉强征收赋税,给民众带来了不公和困苦。江城的夜晚永远寒冷,将士们躺在床上数着残星,思考着残局是否还有挽回的机会。
整首诗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期盼。它通过将士们的心境和边塞的现实状况相结合,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无奈。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词句,抒发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和平的追求。
一溪夹道枕流水,上有两桥横绝流。乌鹊互飞银汉夜,彩虹交映玉潭秋。东西雨过苔痕润,左右晴分浪影收。谁是当年题柱者,不应并驾到瀛洲。
平湖日炙沸如煮,庭树色干鸟渴死。何人万里驱征车,红尘涨天方入市。
庭树应如我,相逢益老苍。别来秋苦雨,但觉瓦松长。
恋亲时见在人群,多在东山就白云。独坐焚香诵经处,深山古寺雪纷纷。
本自江海人,且无寥廓志。大明耀天宇,霭霭风雨被。迢递别荆吴,飘飖涉沂泗。广川俟舟楫,峻坂伤骐骥。蹭蹬失归道,崎岖从下位。西出太华阴,北走少梁地。葱茏墟落色,泱漭关河气。耻从侠烈游,甘为刀笔吏。宝剑茱萸匣,岂忘知音贵。大道且泛然,沉浮未云异。
漏屋鸡鸣起湿烟,蹇驴难借强朝天。却思春水江南岸,闲听篷声卧钓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