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艘击湾浦,倾篷声更家。
谩起湘妃恨,长歌灵均骚。
晓汐涨何许,微茫泛江皋。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赋祝次仲八景·潇湘夜雨》是宋代刘学箕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潇湘江景色。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潇湘夜雨
移艘击湾浦,倾篷声更家。
谩起湘妃恨,长歌灵均骚。
晓汐涨何许,微茫泛江皋。
诗词通过描绘潇湘江上的夜雨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潇湘江为背景,描绘了船只在江上行驶的情景。雨夜中,船舷击打着浦边,船上的人们都听到了这声音,意味着已经抵达了家园。在这样的夜晚,作者感叹着湘妃的哀怨之情,同时也唱出了灵均、骚绝的长歌。黎明时分,江水渐渐涨起,不可捉摸,微茫的泛滥到江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江上夜雨的景象。作者运用了音乐和情感的意象,使诗歌充满了动感和情绪。首句中的"移艘击湾浦",通过船只的移动和撞击声,将读者带入了夜晚的江上。"倾篷声更家"表达了回家的喜悦,营造了亲切和温暖的氛围。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湘妃的恨意,令人联想到了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最后两句"晓汐涨何许,微茫泛江皋"描绘了黎明时分江水的涨潮,给人以一种神秘而不可捉摸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对家园和自然的深情追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变化的感慨。这首诗词在意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通过简练而富有张力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潇湘江的夜晚,感受其中的美与哀愁。
一枕山城晓梦惊,了规啼破月斜明。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醉里题诗偏韵恶,秋来劝酒益杯深。不才多病俱非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朝携下枫浦,晚戴出烟艇。冒雪或平檐,听泉时仄顶。飙移霭然色,波乱危如影。不识九衢尘,终年居下泂.
一晴初已涉秋残,晴到深冬兴未阑。不雨临空聊尔湿,无霜元是盛哉寒。出乘气末群阴乱,归抱精风万物安。深省莫如坚坐是,还家毋更是蒲团。
关山秋尽雁随阳,雁去人闲不下堂。绝塞貒弓空抱月,孤城画角自吹霜。青天欲问云霄远,白发还惊岁月长。漫说安危浑注意,可从国手试温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