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有佳人,惯踏山下路。
晨吟泽畔云,午睡岩前雨。
莫使和辈觉,夺我林壑趣。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是宋代诗人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山有美丽的女子,习惯于踏着山下的小径。
清晨吟唱湖畔的云,午后在岩石前睡眠听雨。
请勿让同辈人知晓,以免剥夺我对林木山水的乐趣。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位佳人在西山的山水之间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以佳人为主角,以山、湖、云、雨等自然元素为衬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愉悦生活的向往。诗人还通过表达自己对独特乐趣的保护之情,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自然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将自然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愉悦、宁静的感觉。西山佳人的形象是整首诗的核心,她习惯于踏着山下的小径,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清晨吟唱湖畔的云,午后在岩石前听雨入眠,表现出佳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与交融。诗人通过佳人的形象,抒发了对山水之间宁静、美丽的向往,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的最后两句“莫使和辈觉,夺我林壑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独特乐趣的保护之情。诗人希望这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不被他人知晓,以免被侵占或破坏,以保留自己对山水林壑的独特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上的私密性和追求个体情感体验的态度,与宋代山水诗的审美追求相契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对山水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个体情感体验的珍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诗人与读者分享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情境,唤起人们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对安宁、宁静生活的向往。
聚三华,合四象。一气流通,上下频升降。飞入泥丸光百丈。岁久年深,炼成琉璃帐。证先天,朝无上。当位中庸,三五三十棒。打就不来亦不往。这个家风,端的无虚妄。
二室峰峰昔愿游,从云从鹤思悠悠。丹梯石路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向日所云我,如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是后来谁。
参录公犹未,瞥见白云方始彻果。有超师之作,敢道端师翁语拙。一生居淮不入浙,独弄单提这一著。至偏差接三佛,控南堂,以一大藏,切入啰孃。夫是之误用东山正续,毫发一移,亘千万世,源深流长者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玉粉旋烹茶乳,金齑新捣橙香。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