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著存亭》

驯乌得食常好鸣,灵茅无种还自生。
魂浮魄散莽何极,耿若有见悲难平。
山脉迢迢绣峰住,墓氯腾腾缕云去。
鲛人抱宝夜出游,指点今来著亭处。

作者介绍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著存亭》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著存亭,驯乌得食常好鸣,
灵茅无种还自生。
魂浮魄散莽何极,
耿若有见悲难平。
山脉迢迢绣峰住,
墓氯腾腾缕云去。
鲛人抱宝夜出游,
指点今来著亭处。

中文译文:

著存亭,驯养的乌鸦得到食物常常欢叫,
神奇的灵茅草无需人种植便自然生长。
魂灵飘荡,魄散漫无边际,
心情悲哀,难以平复。
山脉曲折延伸,绣绣山峰屹立不倒,
墓地中烟雾袅袅,云雾缭绕不散。
鲛人怀抱宝物夜间出游,
引领着今时此地的著存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以一个名为著存亭的地方为背景,以驯养的乌鸦、灵茅草和山脉等元素来渲染诗情。

诗的开篇,“著存亭”是一个地名,地处山青水秀的环境中。乌鸦在这里得到充足的食物,常常欢快地鸣叫,这种景象传达出一种安宁和祥和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灵茅草,它自然生长,不需人为种植。这里的灵茅草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突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无穷的生机。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绪。诗人的心灵似乎漂浮在无边无际的虚无中,思绪散乱,难以平静。山脉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山峰屹立不倒,墓地中的云雾缭绕,这些景象烘托出一种幽幽的悲凉氛围。

最后,诗中提到了鲛人抱宝夜间出游,引领着来到著存亭的人们。这里的鲛人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存在,他们指引着现代人来到著存亭,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在这个地方可以找到一种心灵的栖息和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矛盾感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安宁与悲凉、生机与虚无相对照,使诗词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