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府金奁出宝薰,爇来池上定知闻。
龙应覆手能为雨,岫岂无心漫出云。
秧插高田犹未遍,泉流幽涧恐难分。
奉常典礼吾方与,毋作神羞视秩文。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龙池祷雨》是宋代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御府金奁出宝薰,爇来池上定知闻。
龙应覆手能为雨,岫岂无心漫出云。
秧插高田犹未遍,泉流幽涧恐难分。
奉常典礼吾方与,毋作神羞视秩文。
译文:
皇宫中的金奁散发着宝贵的香气,燃起来的香烟从池塘上升起,定能传达到天上。
龙应该能够用手掌覆盖天空,让雨水降下来,岩岫又怎么可能没有心思,随意地让云雾涌出。
稻苗插在高高的田地里还没有完全遍布,泉水流淌在幽静的涧谷中恐怕难以分辨。
我作为官员,参与常规的典礼,不应该因为崇拜神明而忽视了对政治秩序的重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祈雨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干旱时期的期盼和祈祷。诗中通过描绘御府中金奁散发的香气和池塘上升的香烟,展现了一种超凡的氛围和仪式感。作者借助龙的形象,形容龙应该有能力让雨水降下来,展示了对神龙的崇拜和依赖。岩岫没有心思漫出云雾,表达了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稻苗未遍田地、泉水无法分辨的描写,强调了干旱时期的困境和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身为官员的身份和责任,他不应只是追求神明的崇拜,而应注重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这种思想在宋代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强调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政治责任的思考,融合了宗教信仰、自然观察和社会道德的元素,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清江入城郭,小浦生微澜。
长安那不住,西笑又东行。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云峰天外出,江色草中明。谩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轻。
手持经卷,付与同伦。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水盈盈,汉影隔游尘,净洗寒绿。秋沐平烟,日回西照,乍惊饮虹天北。彩阑翠馥。锦云直下花成屋。试纵目。空际、醉乘风露跨黄鹄。追想缥缈,钓雪松江,恍然烟蓑,秋梦重续。问何如、临池脍玉,扁舟空舣洞庭宿。也胜饮湘然楚竹。夜久人悄,玉妃唤月归来,桂笙声里,水宫六六。
屋角篱尖竹树阴,可怜用尽许机心。凝身不动如无物,顿网轻摇试有禽。丝贯日华明五色,戏随风舞忽千寻。看渠经纬来还去,忘却摧隤立不禁。
盛德已图形,胡为忽构兵。燎原虽自及,诛乱不无名。掷鼠须防误,连鸡莫惮惊。本期将系虏,末策但婴城。肘腋人情变,朝廷物论生。果闻荒谷缢,旋睹藁街烹。帝怒今方息,时危喜暂清。始终俱以此,天意甚分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