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雪急巧穿帷,黄竹歌残更敛眉。
燕集几家寻鹄鹭,猎围何处问狐狸。
长饥政自愁黄独,高卧谁能管窃脂。
赖有寒梅为老伴,也应冻减一分肌。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赋雪》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雪景描绘了一幅寒冷冬日的景象。风呼啸着,雪花飞快地穿过帘幕,显得十分灵巧。黄竹枯歌曲已经唱完,更显得人们的眉头紧皱。燕子聚集在几家之间,寻找鹄鹭,而猎人们则在围捕狐狸的地方寻问。长时间的饥饿让政府自己都担忧起来,高官们睡觉时也不知道有谁能管控窃取美容脂肪的行为。幸好有一棵寒梅作为老伴陪伴在身边,即使冻得皮肤减少了一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冬日的雪景,表现了严寒季节的困苦与无奈。作者虞俦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相结合,展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诗中通过雪花、竹林、燕子、狐狸等形象,虚实相间地描写了社会现实中的冷酷和不公,以及人们在严冬中的艰辛生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如寒梅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词通过冬日雪景的描绘,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隐喻,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它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冷酷和艰难,却又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坚持。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给人以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一片白云飞入山,须臾又出在人閒。我归十年不复出,说道云閒我更閒。
只把文章谒帝居,便从平地蹑空虚。分明有个上天路,何事儿孙不读书。
何其秀且明,而况清以美。不醉将如何,无吟讵自己。凡与共此者,但须行乐耳。无意固必我,可久速仕止。离合忍复道,光阴能有几。相对默不言,新篘多且旨。玄中难致诘,圣处可胜纪。何为是栖栖,未免聊复尔。
后苑归来月上初,天歌吹引下鸾与。春风料峭馀寒重,犹索金函览奏书。
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将相传家俱未远,子孙到处各推贤。风流最喜君真似,符竹连分政得专。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当有郡人知古意,栏街齐唱接篱篇。
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