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重三朝旧,年过八秩希。
股肱康帝室,羽翼傅储闱。
北阙恩虽厚,东山愿岂违。
苍生犹有恨,不见衮衣归。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参政挽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表达了对李参政(李石)的悼念和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望重三朝旧,年过八秩希。
眺望远古的尊贵,已经过了八十年的高龄,难得如此。
股肱康帝室,羽翼傅储闱。
你是康帝(宋仁宗)朝代的得力臂膀,为太子助翼。
北阙恩虽厚,东山愿岂违。
尽管受到朝廷的深厚恩宠,但你仍然怀有东山归隐的愿望。
苍生犹有恨,不见衮衣归。
百姓仍心怀怨恨,因为你未能回到朝廷,身披朝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参政的追思和悼念之作,虞俦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参政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中首先表达了对李参政在朝廷中曾经的崇高地位和年事已高的描述,强调了他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他已经过了八十岁的高龄,寄托了对他受人尊重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李参政作为股肱之臣,为康帝的帝位辅佐,为太子提供支持和保护的形象,表达了对他在政治上的重要贡献的赞扬和敬意。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李参政内心的归隐之愿,希望能回到东山隐居,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这种愿望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责任有所冲突,但诗人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
最后两句表达了百姓对李参政离开朝廷的不满和遗憾,他们期待着他能够回归政治舞台,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参政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作者对归隐和政治责任之间的矛盾的思考。这是一首感人而富有哲理的诗作,凝聚了人们对李参政的赞美和对他离开政治舞台的遗憾之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