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职勤劳众莫攀,巴丘高节世尤难。
一官未抵琴书乐,三釜何如菽水欢。
傥有轩裳存妙句,平居丰俭只儒酸。
音容渺邈今何在,云黯江南万木寒。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挽周宣教宗沂二首》是宋代廖行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周宣教宗沂的挽歌,表达了对其德行的赞颂和对其逝去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子职勤劳众莫攀,
巴丘高节世尤难。
一官未抵琴书乐,
三釜何如菽水欢。
傥有轩裳存妙句,
平居丰俭只儒酸。
音容渺邈今何在,
云黯江南万木寒。
诗意:
这位宣教宗沂先生,一生勤劳不辍,众人难及其高尚的品行。他的高尚之节在当世尤为难得。虽然他还未能享受到官职所带来的荣誉和音乐之乐,但他对简朴的生活却感到满足。如果有机会保留下他的才华和优美的诗句,那将是一种美好。他平日里过着简朴而儒雅的生活,但他的音容已经渐渐消逝,如今他的存在如同云雾遮蔽了江南的万木,显得黯淡无光。
赏析:
这首诗以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已故的宣教宗沂的怀念之情。首先,诗人赞扬了宗沂先生的勤劳和高尚的品行,认为他的高尚之节在当世是非常难得的。然后,诗人以对比的方式描述了宗沂先生未能享受到官职和音乐的乐趣,但他对简朴的生活却感到满足。这种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选择,体现了宗沂先生崇尚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保留宗沂先生才华和诗句的渴望,将其视为一种美好的遗产。最后,诗人以音容渺邈和云黯江南万木寒的意象,表达了对宗沂先生逝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表达了对宣教宗沂的赞颂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宗沂先生的品行和生活态度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儒家精神和简朴生活的崇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德行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追忆。
诗工于我贫相似,憇迹招提亦尔同。问讯稍愆书草划,往来长恨马匆匆。黄花红叶时将晚,衰发苍颜道转公。寄谢俞郎近安否,会看抟翮上秋风。
一见秋山色,方怜画手稀。波涛连壁动,云物下檐飞。岭树冬犹发,江帆暮不归。端然是渔叟,相向日依依。
昔有独醒士,绝口避醁醽。折杨得众笑,无地至秦青。周诗念忠嘉,所贵食野苹。良时不可再,佳人难合并。
人生辛苦惟别离,况复心相知。辛酸话别语不出,相看执手徒依依。问君西游何归期,长途巉岩不可思。春霜日暮山谷里,寒风凛凛吹人衣。中林哑哑乌欲栖,猿猱虎豹夹路啼。路傍古屋掩柴扉,空房独宿生新悲。家山昨夜春始至,桃花初破梅花飞。自非丈夫刚自许,谁不去住生狐疑。惟君
腊天何故燠于春,恐为衣单念小民。略见雪才余一寸,叵堪雨却过三旬。野中荠麦不胜旺,市上杏桃无数新。白尽此头浪多事,可怜七十四年人。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