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雨洗林庐,夜深凉气生庭除。
呼童为我扫籧篨,便欲拂拭红氍毹。
冠巾三肃傅头颅,絺绤轻利体不濡。
似觉礼法由吾徒,寝甘食美增腹腴。
床头有酒不用沽,更烦黄菊催红萸。
一秋办取三百壶,二三佳友不可无。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秋来喜雨》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来临时的喜雨景象,以及诗人在雨夜中的闲适愉悦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来临喜迎雨水,
西风吹过洗林庐。
深夜寒气充满庭院,
唤童儿来扫除。
我欲拂拭红氍毹,
冠带整肃头颅。
轻柔的绢绸不沾湿,
仿佛礼法由我来主宰。
宴席上睡得香甜,
美食增加了腹腴。
床头上有酒不用购买,
黄菊更加催促着红萸。
一年秋天备足三百壶酒,
二三个好友相聚不可或缺。
诗意和赏析:
《秋来喜雨》通过描绘秋天来临时的雨水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季节的喜悦之情。诗中的林庐、庭院、红氍毹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诗人以一种宁静愉悦的心境,享受着秋夜的清凉和雨水的滋润,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扫除、整肃以及床头有酒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礼法的尊重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他追求内外兼修,注重仪态和精神的净化,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典型风貌。诗人还提到了黄菊和红萸,黄菊象征着秋天的花朵,而红萸则有祈福、祝福的意义,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增添了节日气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他对自然、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追求,给人以宁静、舒适的心境。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这首诗词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