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和烟重,冬寒带雪稀。
何如秋浦畔,含思独依依。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秋江柳》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暖和烟重,冬寒带雪稀。
何如秋浦畔,含思独依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柳树景象,通过对四季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在春天,阳光温暖,烟雾缭绕;而冬天则寒冷,雪花稀疏。然而,诗人认为秋天的江边景色最为宜人,让人充满思念之情,孤独而依依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江边柳树景色的喜爱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春天和冬天的景象,突出了秋天的美好与独特。春天的温暖和烟雾增添了一种迷离的氛围,而冬天的严寒和雪花减少了景色的鲜艳。相比之下,秋天的江边景色更加优美,给人以思念之情,让人心生依依之感。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手法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情的内心世界。诗人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诗词中的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离别和孤独的共鸣,使得这首诗具有广泛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价值。
诗工于我贫相似,憇迹招提亦尔同。问讯稍愆书草划,往来长恨马匆匆。黄花红叶时将晚,衰发苍颜道转公。寄谢俞郎近安否,会看抟翮上秋风。
一见秋山色,方怜画手稀。波涛连壁动,云物下檐飞。岭树冬犹发,江帆暮不归。端然是渔叟,相向日依依。
昔有独醒士,绝口避醁醽。折杨得众笑,无地至秦青。周诗念忠嘉,所贵食野苹。良时不可再,佳人难合并。
人生辛苦惟别离,况复心相知。辛酸话别语不出,相看执手徒依依。问君西游何归期,长途巉岩不可思。春霜日暮山谷里,寒风凛凛吹人衣。中林哑哑乌欲栖,猿猱虎豹夹路啼。路傍古屋掩柴扉,空房独宿生新悲。家山昨夜春始至,桃花初破梅花飞。自非丈夫刚自许,谁不去住生狐疑。惟君
腊天何故燠于春,恐为衣单念小民。略见雪才余一寸,叵堪雨却过三旬。野中荠麦不胜旺,市上杏桃无数新。白尽此头浪多事,可怜七十四年人。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