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觅龙涎巧石》

甲蠡浅俗枣仍昏,沉水龙涎气最芬。
敢望凝香如燕寝,竹炉聊欲试氤氲。

作者介绍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作品评述

《觅龙涎巧石》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甲蠡浅俗枣仍昏,
沉水龙涎气最芬。
敢望凝香如燕寝,
竹炉聊欲试氤氲。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姜特立在甲蠡的浅俗环境中,他渴望寻找一块珍贵的巧石,这块石头被称为「龙涎」,是沉入水底的龙吐出的珍贵之物。姜特立希望能够感受到龙涎所散发的芬芳气息,就像燕子在温暖的巢中沉睡一样。他决定在竹炉中试着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以期达到这种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龙涎巧石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姜特立使用了浅俗的背景来对比表达他的情感,显示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高雅的向往。诗中的「甲蠡浅俗枣仍昏」一句,描绘了甲蠡的平庸和浅薄,与诗人渴望追求真善美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沉水龙涎气最芬」一句,通过描写龙涎的香气来强调其珍贵和独特,这种香气被诗人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好。诗人希望能够凝聚这种美好,与燕子在优美环境中沉睡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高贵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敢望凝香如燕寝,竹炉聊欲试氤氲」,诗人决定在竹炉中试图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以期能够体验到龙涎的香气。这种氤氲的感觉可以被视作诗人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的象征。

通过整首诗的描写,诗人姜特立展示了他对高雅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述龙涎巧石和竹炉的情景,表达了对精神世界和高贵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浅俗生活的厌倦。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通过意象和对比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句》

    清江入城郭,小浦生微澜。

  • 《送进士许棠下第东归》

    长安那不住,西笑又东行。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云峰天外出,江色草中明。谩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轻。

  •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

    手持经卷,付与同伦。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 《秋霁(云麓园长桥)》

    一水盈盈,汉影隔游尘,净洗寒绿。秋沐平烟,日回西照,乍惊饮虹天北。彩阑翠馥。锦云直下花成屋。试纵目。空际、醉乘风露跨黄鹄。追想缥缈,钓雪松江,恍然烟蓑,秋梦重续。问何如、临池脍玉,扁舟空舣洞庭宿。也胜饮湘然楚竹。夜久人悄,玉妃唤月归来,桂笙声里,水宫六六。

  • 《戏题檐间蜘蛛》

    屋角篱尖竹树阴,可怜用尽许机心。凝身不动如无物,顿网轻摇试有禽。丝贯日华明五色,戏随风舞忽千寻。看渠经纬来还去,忘却摧隤立不禁。

  • 《隰州新驿》

    盛德已图形,胡为忽构兵。燎原虽自及,诛乱不无名。掷鼠须防误,连鸡莫惮惊。本期将系虏,末策但婴城。肘腋人情变,朝廷物论生。果闻荒谷缢,旋睹藁街烹。帝怒今方息,时危喜暂清。始终俱以此,天意甚分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